首页 > 新闻 > 建阳新闻建阳新闻
周鑫:用实际行动让古村“活起来”
简介“古村有规划、环境美如画、产业特色化、邻里传佳话……这些年,多亏有我们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环境变美了,村民素质提高了,农户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多了。”村民老张...
“古村有规划、环境美如画、产业特色化、邻里传佳话……这些年,多亏有我们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环境变美了,村民素质提高了,农户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多了。”村民老张激动地说。“作为后畲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把村庄建设好是我的责任,为群众建言献策,为百姓排忧解难,是我义不容辞的使命和担当。”周鑫代表不仅把这句话挂嘴上,更扎根在他心里。
搭建学习课堂 激活本土人才资源
“要想让村庄大变样,得从提高村民素质入手,村民的内生动力提高了,才能带动村庄‘活’起来。”周鑫把理论学习课堂建在支部上,定期召开支部会、党员大会,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议精神等先进思想理论;把农学课堂建在乡野间,让村内致富能手、产业带头人实地教学,传授种莲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农技知识;把普法课堂建在家门口,以走访谈心、综治调解、长廊夜话等形式,向村民普及《宪法》《监察法》《民法典》有关法律常识。在他的组织带动下,村民的综合素质逐渐提升,凝聚力不断增强,部分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在后畲村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水利设施建设等工作中建言献策并发挥重要作用。
挖掘古村底蕴 盘活历史文化资源
走进后畲村,村内矗立着刻有“理学渊源”石牌坊,随着石牌坊望去,是远近闻名的周家祠,这里是理学鼻祖周敦颐后人迁居之地,更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古民居数十幢。为更好地保护古村落,挖掘和传承理学文化,周鑫成了古村历史文化的“记录人”。他积极奔走于村内每一栋古建筑间,留心观察并记录古建筑现状及保护情况,通过老人的叙述,了解并收集记录后畲村的民间故事及史料,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500万元用于传统村落保护性修缮和基层设施建设,并以村集体名义创建福建后畲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进一步保护和挖掘古村文化资源。2021年,后畲村传统村落一期保护性修缮工程圆满完成,古村落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打造白莲品牌 带活乡村特色产业
每到夏季,后畲村成片莲花竞相开放,吸引游客无数。长期受周敦颐理学文化熏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深受后畲村民喜爱,白莲盛开不仅为后畲村带来了靓丽的风景,更成了村民致富的“金钥匙”。后畲白莲口感绵糯,品质绝佳,但因未成规模,名声不显。周鑫积极联系本村种莲大户,由种植大户牵头创立后畲白莲合作社,申请注册商标,宣传打造“莲果之乡”品牌,通过合作社宣传运营销售一体化模式,后畲白莲种植趋于规范化、专业化,农户收入稳步提高。
几年前,后畲村还是省级贫困村。如今,后畲村成了中国传统村落、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古村活化利用试点村。周鑫用实际行动,守护古村、服务村民、助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精彩人生。(姚成凌)
Tags:
很赞哦! ()
随机图文
国网建阳区供电公司:清理线路“漂浮物” 当好电网“护航员”
7月10日,国网建阳区供电公司输电运维人员在线路巡视时发现110千伏童城II路#2塔架空地线处塑料薄膜绕线,发现该隐患后,输电运维班立即组织人员清除消缺,为电网线路安全可靠运行保驾护航。高压输电线路通道周边农用大棚薄膜、防尘网、防晒网等漂浮物,易在风力作用下搭挂至高压输电线路导地线、杆塔本体及金具上,漂浮物一旦落到输电线【网络中国节·立冬】2022年11月7日18时45分立冬:朔风渐起,细雨生寒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北京时间11月7日18时45分将迎来立冬节气,意味着开始进入寒冷的季节。此时节,朔风渐起,细雨生寒,大自然去繁就简,抱朴守拙。新华社发 梁晨 制图建阳区麻沙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乡村活动
为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以高质量健康服务助力环带建设,全面落实全民健康网格化服务工作。近日,建阳区麻沙镇人民政府联合麻沙镇中心卫生院分别在竹洲村、江坊村,麻沙镇中心幼儿园、中心校开展了以“签而有约 共享健康”为主题的全民健康网格化服务系列活动。活动中,家庭医生团队现场开展健康体检、健康咨询等服务,成功签约159乡镇动态 | 建阳区小湖镇:机制砂生产企业开足马力忙生产
大武夷新闻网讯 8月4日,在企业生产车间里,机声轰鸣,机制砂生产线正在不停运转,忙着生产不同型号的机制砂。小湖镇智慧绿色矿山项目由福建荣升华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引进国内先进的机制砂生产线。该项目为省重点项目,总投资约3.25亿元,建筑用凝灰岩总资源量为500多万立方,预计年产机制砂300万吨左右,年产值1.5亿元左右。于今年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