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建阳新闻建阳新闻
建阳:医疗科特派工作站 助力医技“传帮带”
简介“病人房角有损伤,晶体有脱位,而且上方的视网膜打破了,像这种情况,我们对外伤的病人一定不能仅仅关注前节,我们还要对后节问题引起重视。”中南大学眼科硕士研究生导师...
“病人房角有损伤,晶体有脱位,而且上方的视网膜打破了,像这种情况,我们对外伤的病人一定不能仅仅关注前节,我们还要对后节问题引起重视。”中南大学眼科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建阳区医疗科特派工作站专家叶波,正在给建阳当地的青年眼科医生做专业指导。
5月25日,国内知名眼科专家叶波教授来到建阳,专门为当地的青年眼科医生开课。叶波教授作为建阳区医疗科特派工作站专家库成员之一。目前,该工作站有省级科特派5人、区级科特派1人,还设有专家库,其中教授级专家就有7人,工作站成了集眼科临床、教学、保健为一体的专科医疗基地。
“科特派站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把北上广先进的医疗技术,通过这些专家带到我们这里,自身学习不断地消化,掌握新的诊疗手段,将这些经验又能够传递到基层的医院。”建阳区医疗科特派工作站负责人、武夷厚生眼科医院业务院长胡永华表示,医疗资源仍然存在不均衡的现象,人才和技能在基层往往是相对匮乏。作为科特派的一员,自己也常常到科特派工作站挂点服务的麻沙中心卫生院,将技术“下沉”。
“我们年轻的医生像这种学习的机会是很难得的,让我们自身的技术得到提升,也可以更好地为群众服务。”麻沙镇卫生院全科医疗科医疗组组长张金华说。
自从2019年成立医疗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以来,工作站先后举办网络和现场培训教学70多场,临床手术带教近500例,为建阳区培养2名眼底视网膜疾病手术专业医师、10多名专业视网膜病变防治人员。
医疗卫生领域专业高端人才不足,一直是建阳区医疗事业发展的一大短板。通过省内外医疗专家“传帮带”的方式传授新理念、推广新技术,为当地培养医疗人才,成为建阳区柔性人才引进的又一创新机制。(江洁 吴锦富 池魏扬)
Tags:
很赞哦! ()
随机图文
建阳区医卫产业园新维盛生产车间员工正在质检
28日,维盛新材料有限公司高品质无纺布生产线上,员工对产品进行质检。该公司位于建阳区医卫材料产业园,以高端化、集群化、品牌化为方向,以智能工厂为基础,引进世界先进的单双梳理设备,对ES纤维进行梳理,运用热风穿透技术产出热风无纺布,目前每天可生产热风无纺布25吨左右。 (江苏闽 吴大灼 摄)[责任编辑:陈琳]朱子事迹|朱子与琴
朱晦翁所藏仲尼式无名琴 (资料图片)此琴,特指古琴。古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其历史可追溯至3000年前的商朝。在中国文明漫漫长河中,古琴始终有着特殊的地位,稳居“文人四友”琴棋书画之首,象征着精致、哲理和智慧。朱子,不仅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还是一位琴学家和音乐学者。他不仅弹得一手好琴,更有着极高的音乐理论素养,建阳区委召开“三争”行动推进会
4月14日,建阳区委召开“三争”行动工作推进会,贯彻落实省委“三争”行动部署要求,紧盯市委“五增”目标,深入分析研究考评体系,安排部署具体工作。区“三争”领导小组副组长鄢毅、郑顺莲、阎济民、张华,以及各专项工作组组长、区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指出,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省委部署实施医卫材料产业园二期:推进产业倍增 提升发展动能
位于建阳经济开发区的医卫材料产业园,是建阳区“一把手”招商引进落地的新兴产业集群项目,致力打造成医卫产业一站式基地。目前,占地405亩的医卫材料产业园二期正在加紧推进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扩大医卫材料产业集群规模。2月27日,在医卫材料产业园二期的项目现场,打桩机、强夯机、吊机等十余台大型机械轰鸣作业、运输车辆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