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建阳新闻建阳新闻
争优 争先 争效|南平着力打造全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先行区——让“小茶叶”变身“大茶业”
简介争优 争先 争效|南平着力打造全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先行区——让“小茶叶”变身“大茶业”文化赋魂、科技赋能、产业融合,南平着力打造全国茶文化茶产业茶...
文化赋魂、科技赋能、产业融合,南平着力打造全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先行区——
让“小茶叶”变身“大茶业”
立春后,随着气温回升,茶山渐渐苏醒,茶芽吐绿,一片芬芳。
随着“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号角的吹响,我市也加快了打造全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先行区的步伐:持续推进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政和白茶制作技艺等特色茶技艺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启动武夷岩茶、政和白茶等茶文化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工作;加快推进茶传习所、传承基地、中国武夷茶博物馆等一批茶文化传播载体建设……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红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国英在制作武夷岩茶。(新华社记者姜克红 摄)
2022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世界红茶、白茶、乌龙茶发源地和万里茶道起点优势,着力构建文化赋魂、科技赋能和产业融合的茶产业发展大格局。截至2022年底,全市茶园面积65万亩、毛茶总产值49.48亿元、规上茶叶加工产值108.2亿元,分别比增0.92%、7.1%和9.8%;全产业链产值达410.5亿元,全市约85%的乡镇、50%的行政村、45%的农户近35万人从事茶叶生产经营活动。
厚重的历史积淀,赋予南平茶叶以文化灵魂。我市坚持文化赋魂,着力打造茶文化交流示范区。
加大茶文化遗存技艺保护传承
系统做好100个茶文化文保单位、48个非遗项目的保护工作;积极推动“万里茶道”申遗,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功创建建瓯北苑御焙和建阳建窑等2个省级茶文化考古遗址公园。
建瓯市北苑贡茶古道。(资料图片)
加快茶文化创新性发展
组织创作《南平茶志》《闽山闽水三茶兴·一枝一叶总关情,中国·武夷山好茶等您来》等一批以茶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开展国际茶文化推广志愿者项目,吸引全球40多个国家超15万人了解推崇中国茶文化;成功举办中国(武夷)“三茶”统筹发展高峰会、中国武夷红茶国际交流会、中国白茶大会等30余场主题活动,进一步激发茶文化生命力。
加速茶文旅深度融合
依托武夷山双世遗和国家公园“金字招牌”,创优文旅场景,提升100家茶主题酒店民宿,推出“世界茶乡体验之旅”等10条精品线路;创新休闲业态,打造6座特色茶庄园、30个大众茶馆、120个共享茶空间。今后,将持续推进茶与大健康、大旅游、大教育等深度融合,实现串点、连线、成面,形成“片片有景、处处有茶”的发展格局。
福莲茶庄园。
做大做强闽北茶产业,关键要靠技术、靠创新。我市坚持科技赋能,着力打造茶科技创新先行区。
大力推动绿色生态茶园建设
在全国率先提出绿色生态茶园建设标准,现已推广建成绿色生态茶园48.42万亩,燕子窠绿色生态茶园基地列入国家“三茶”统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成26个省级茶树种质资源圃,4个茶树新品种获得国家品种登记,茶树良种覆盖率达98%,打造出一批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同时,计划到2025年实现全域绿色生态茶园,推动茶品质提质增效。
燕子窠生态茶园。(黄海 摄)
深入推动茶叶科学研究
邀请中国工程院刘仲华院士研究编著《武夷岩茶品质化学与健康养生功能白皮书》,依托创建武夷山国家数字农业(茶叶)创新应用基地等项目,开发出全国首个数字化乌龙茶智能做青系统“茶小智”,建成茶叶智能化生产线50条;持续加强与中茶所、清华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智能化采茶、无人机运茶、茶精深加工等研究,加快推进茶产业数字化转型。
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
围绕茶全产业链发展,建立3个院士工作站、选派117个团队和225名“三茶”科技特派员,实施一批科研项目、新制定茶产业标准17项,服务二三产业的科特派占比达到39%,科技对茶业增长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实现产业协调发展和效益提升。
科技特派员廖红在武夷山生态茶园向茶农传授茶园套作大豆栽培技术。
从一片嫩绿的叶芽,到杯中的一缕清香,这个过程中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这片有着千年历史传承的绿叶,也承载着一座城市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使命。我市坚持产业融合,着力打造茶产业发展集聚区。
推动茶产业建圈强链
统筹用好武夷岩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市本级财政预算等专项资金3.67亿元,策划实施76个总投资超119亿元的“三茶”延链补链项目;引导企业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做大做强,培育市级及以上茶叶类龙头企业68家、产业化联合体11家;打造5个“全国茶业百强县域”及36个茶业强镇强村,形成茶产业“圈状”发展新格局。
建阳区漳墩镇白茶种植面积超2万亩,其中小白茶种植面积8000余亩,年产量超1500吨,是当地特色支柱产业。图为漳墩茶人在筛选小白茶。(罗光耀 摄)
优化茶产业营销环境
聚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线上成功打造以抖音、快手、三简茶界等为主的特色茶叶电商直播基地,孵化涉茶电商超2万家、年茶叶网络零售额超100亿元;线下建成中国白茶城、中国福茶仓、武夷茶世界等茶业综合体,成功举办“万斤好茶等您来”等营销活动、累计助农售茶超10万斤;鼓励企业借助“福茶驿站”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龙坛茶业2022年出口绿茶576万公斤,连续多年蝉联全省茶叶出口量总冠军。
南平市“万斤好茶等您来”现场交易会,茶人交流品鉴武夷好茶。(罗光耀 摄)
培植茶产业品牌集群
借助武夷岩茶、茶百戏等12次助力国家重大外交活动的市场效应,建立健全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推介、保护和利用机制,持续推进茶叶品牌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培植国家级茶产业品牌集群,为茶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蓄能添效。目前,全市拥有茶叶类中国驰名商标8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6个、6个品牌荣登2022中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价值百强榜、数量居全省首位。
“让一片茶叶成为一个产业,富裕百姓,带动发展。”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徐春晖表示,我市将按照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部署要求,致力打造全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先行区,力争到2025年,培育规上茶企110家以上,茶叶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0亿元。(卢国华 通讯员 蔡起瀚)
Tags:
很赞哦! ()
随机图文
绿浪行舟 奋楫勇进
我市聚焦闽江上游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和整体修复,谋划实施闽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212个,总投资193.6亿元,已经完成112个。其中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在财政部绩效评价中获唯一优秀等次。图为松溪县招沙甲新村山水林田湖项目。 (本报通讯员 摄)山峦叠翠、绿影扶疏,五月的南平景美如画;文脉延绵、时空回响,四季的闽北动考亭省级旅游度假区开展2023年度消防应急演练
今年6月是第22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为确保“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活动主题落到实处,6月20日上午,考亭省级旅游度假区在建盏文创园开展2023年度消防应急演练,以提高度假区工作人员的防火防灾意识,拓展消防安全的专业知识,增强应急逃生的自救能力,确保暑假旅游高峰期安全。演练共分为灭火器的使用与注意事项;发生伤亡时的应急处置方法建阳区城管局严阵以待做好防台风应急防范工作
为积极应对今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来袭,建阳区城管局按照省、市关于防台风工作部署,全体干部职工进入应急备战状态,深化落实常态化网格化管理机制和24小时值班值守工作,全力保障市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面排查,摸清底数加强窨井盖、桥梁、涵洞、主次干道沿线路灯等市政基础设施排查工作,对辖区低洼、易涝点进行全面摸排,重点关注崇泰、童游、崇阳街道慰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
1月6日上午,建阳区崇泰街道、童游街道、崇阳街道联合开展慰问活动,向童游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工作者表达感谢。在童游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自崇泰街道、童游街道、崇阳街道的代表为童游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9名医护人员送上牛奶、食用油等慰问品,并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人员致以诚挚问候和衷心感谢,感谢他们白衣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