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建阳新闻建阳新闻

陈茂和:将法治种子播撒在闽北大地上——创新法律特派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水吉镇2023-05-09建阳新闻人已围观

简介科技特派员制度孕育发端于南平,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亲切关心指导、亲自调研、总结提升的工作机制创新,现已在全国广泛推广,也为其他特派员制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

科技特派员制度孕育发端于南平,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亲切关心指导、亲自调研、总结提升的工作机制创新,现已在全国广泛推广,也为其他特派员制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基础。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平考察时指出,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南平四个方面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创新方式致力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司法更大作为。2022年5月,南平中院立足闽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法院自身职能作用,以科技特派员制度为鉴,在深入调查研究后,全面推行法律特派员制度,全市法院选派100名优秀法官担任“法特派”,对接服务全市11家工业平台、42个主要的行会商会和部分重点乡镇、重大项目,辐射服务1700余家企业,使之成为党的惠企政策的宣传队、法治精神的传播者、法律风险的防控员、依法治企的智囊团。

法律特派员制度推行一年来,广大“法特派”下基层、进企业、送服务、解难题,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基层社会治理,回应群众、企业法律需求,源头预防化解矛盾,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护航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南平安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法律智慧,播撒了法治种子,也赢得了各方肯定,收获了司法公信。“法特派”经验做法被福建高院评为2022年度全省法院十大改革创新亮点举措,并被福建省委政法委确定为全省2023年全面深化政法改革品牌建设项目,在全省推广。

一、推行“法特派”制度是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保障推进法治建设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指出,法治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人民法院不仅是审判机关,更是推进依法治国、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政治机关,是法治建设的保障机关,而人民法官则是法治建设的扛鼎之人。南平法院推行“法特派”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组织法官走出法庭、走向社会、走进企业,主动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将审判实践中厚积的司法经验和法律智慧,转化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法特派”下沉服务中,就排查发现的社会治理、企业治理、行政执法等方面的普遍性、系统性问题,提出意见建议或司法建议,推动机制完善和问题解决。2022年底,南平中院“法特派”针对行政执法权集中下放乡镇(街道)后,基层一时难以承接,行政争议多发等问题,主动联合司法行政部门开展调研,提出解决方案,协助培训执法人员,编制基层常见类型执法规范指引,助力提升基层执法规范化水平。一年来,“法特派”共组织法律问题研讨20多场次,开展相关课题调研12项,有效破解难题、增固底板、夯实基础。“法特派”每一次贴心服务,都是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动写照,也是以能动司法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厚植党的执政根基的实际行动,这是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责任担当。

二、推行“法特派”制度是积极践行司法为民、延伸拓展司法服务的重大举措

党的二十大对“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作出部署要求。当前,社会各个领域对高质量公共法律服务有着迫切需求,然而法律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普遍存在,这一矛盾在闽北山区更为突出。如,目前南平全市专职律师只有340多名,有5个县的律师在10名以下。法治人才的培养门槛高,且需较长周期,这一供需矛盾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解决,因此,整合现有法治人才资源,优化拓展服务职能成为破题的关键。南平法院现有员额法官350多名,还有200多名较为成熟的法官助理,在法治人才数量、法律素养、实务经验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选派法官担任“法特派”主动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是对社会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的有益补充,使之真正惠及到更大的普通群体,发挥更大的社会效应。

“法特派”下沉服务中,坚持群众路线,采取“面对面”“键对键”“线连线”等方式征集群众司法需求,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500余个;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方式,邀请服务对象参加“法院开放日”、旁听庭审、见证执行等,“零距离”感受司法公平正义,增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建瓯法院“法特派”引导困境企业进行预重整,推动总投资50亿元、占地20万平方米的重点棚改项目顺利施工。“法特派”服务的一帧帧画面、一段段故事,换来了群众的一张张笑脸、一次次点赞,既彰显了法治力量,传递了司法温度,也连起了党心民心。

三、推行“法特派”制度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诉源治理的有益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党的二十大作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的重大决策部署。福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金银墙在南平法院调研督导时提出,“在深化诉源执源治理、优化审判执行质效上大有文章可做,更要下足功夫。”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诉源治理,不仅要化解看得见的矛盾纠纷,更要防范“看不见”的风险隐患。南平法院以改革创新的思维,将“法特派”功能拓展延伸至基层社会治理领域,排查法律风险隐患,提供防范化解方法;主动对接各类基层解纷组织,增强基层解纷引导和疏导力量,在诉前构建起递进式的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助力实现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是深化诉源治理、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动举措。

“法特派”下沉服务中,已源头预防、诉前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00多件,助力诉源治理取得明显成效。2022年,南平法院新收诉源案件同比下降11.62%,全市万人成讼率同比下降12.31件,降幅均为全省最大。南平中院和浦城法院“法特派”联动协助浦城县自然资源局就1.2亿元行政协议进行事前合法性审查,厘清潜在争议焦点并提供一揽子的实质性解决方案,妥善防范潜在风险。建阳法院“法特派”稳妥化解某企业群体性劳资纠纷,既解决工人忧“薪”事,也帮助企业快速复工。“法特派”积极转变司法理念,靠前化讼止争,避免企业、群众陷入诉讼困境,推动公平正义提速增效,有力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四、推行“法特派”制度是助企纾困解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有效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和社会就业主渠道,近年来,受全球经济下行和疫情双重影响,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生存与发展困难重重。然而,目前南平中小微企业中聘有法律顾问的不足3%,基本没有配备法务专员,部分企业管理粗放,在合同履行、内控、监管、维权等方面存在诸多法律风险隐患,涉诉逐年增多。2020至2022年,南平法院新收涉中小微企业案件年均增长20.62%,目前约占民商事案件总量的一半,法律风险制约企业生存与发展。

“法特派”下沉服务中,以“法特派”为主体开展“新春暖企助发展”“新春特派走基层”专项活动,帮助企业诊断法律风险,完善风险防控措施,组织合规经营培训,提升企业依法治企、依法经营能力,不仅为企业送去“法治红包”,也送去了“政策大礼包”,更有力提振了企业家信心。信心比黄金更宝贵,企业、企业家信心,进一步坚定南平法院做好“法特派”这篇司法安商、暖商、惠商、护商大文章的信心。今年南平法院将深化升级“法特派”制度2.0版,增派50名“法特派”,开通“法·企直通车”APP,拓展延伸服务领域,全方位打造问企所需、解企所困、助企发展的值得信赖的“法律顾问团队”。

五、推行“法特派”制度是建强法官综合素质、淬炼法院过硬队伍的重要载体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指出,“讲政治、顾大局是人民司法一以贯之的鲜明本色”。作为法官自当心怀“国之大者”,跳出法院看社会变迁,才能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跳出案件看苍生民情,才能抓实抓好“公正与效率”。当前法官来源单一,政治素质、专业化水平、群众工作能力等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环境等方面更高水平的需求,亟待强化历练。南平法院推行“法特派”制度,就是要让日常习惯于坐堂问案的法官,到工地和田间地头去,直面企业的切身利益,直面群众的烦心事,在调查研究、提供服务过程中学会用群众的眼光发现问题,站在群众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法特派”制度架起了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法官们通过它,进一步转变司法理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也走进群众的心里;群众通过它,更加了解法院、了解司法、了解法治,也更加了解我们党的惠企惠民好政策。

——“法特派”制度搭建了锤炼历练磨砺的平台。法官们通过它,着力“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主动服务于经济建设主战场、民生保障第一线、改革发展最前沿、民主法治最基层,增长了学识才干,丰富了实务经验,也厚积了法治智慧。

——“法特派”制度打造了司法为民服务的品牌。法官们通过它,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法官有担当、司法有温度、法院有力量,“诚之所感,触处皆通”,赢得了社会赞誉。“法特派”也将“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铭刻在南平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宏伟画卷之中。

Tags:

很赞哦! ()

随机图文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