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建阳新闻建阳新闻
武夷新区系统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建设
简介天“圆”地“方”(黄杰敏 摄)2023年5月,南平市在中央财政海绵城市建设示范补助资金2022年绩效评价中评为A档。作为南平市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主战场,武夷新区...
天“圆”地“方”(黄杰敏 摄)
2023年5月,南平市在中央财政海绵城市建设示范补助资金2022年绩效评价中评为A档。作为南平市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主战场,武夷新区把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各方面,不断探寻海绵城市建设内涵、摸索海绵城市建设途径、形成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扎实有序推动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截至目前,完工海绵项目15个,完成海绵投资14.7亿元。
一、高标准与新理念相融合。新区在规划建设之初就坚持高标准海绵理念,从2016年积极争取申报试点到2021年成功申报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将“系统整治、绿色发展”的海绵新理念贯穿城市建设全过程,在区域开发与场地设计等不同层面都作了海绵城市建设探索。一是系统优化海绵单元。围绕水生态敏感等重大问题,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总体思路,构建水量、水质三级控制屏障系统,确定了系统构成和功能分区,分别在流域分区和排水分区适度布局绿色和灰色排水基础设施,形成海绵城市工程建设体系,统筹协调城市建设区域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布局和竖向,将周边不同类型的海绵单元“网罗”成一体,推动城市水系、城市公园、海绵城市有机结合,形成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二是创新布局海绵空间。在日常雨洪管理技术手段上,创新利用地下空间行洪滞洪的方式,实施海绵化改造,实现系统化治理目标。如,焦源花溪,前身为又窄又陡的丁墩溪,起终点的高差接近60米,改造时将中间近1公里的河段划分地上、地下两层,通过竖井相连,汛期超过预定水位的洪水可通过竖井进入地下,枯水期时通过调蓄池,在中间形成一个5万平方米的水面“水之厅”公园,周边道路的雨水通过净化汇集到河道,改造后,既是城市核心区主要的行洪通道,又是广大市民的公共休憩空间。三是全面构建海绵基底。坚持低冲击开发模式,先后实施了水之厅、市民广场、南林公园等一批海绵项目,借助厦门市海绵城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力量,加强技术指导,对新上项目设计落地等重要环节进行层层把关,高标准执行技术规定,城市核心区构建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目前,基本形成以崇阳溪为主体贯穿新区各功能片区的生态廊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级滞蓄系统,雨季时可以截留雨水,旱季用于河道生态补水,打造生态可持续的水循环系统。
二、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在园区建设中积极融入海绵城市和海绵产业理念,不断优化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努力形成海绵城市建设带动海绵产业发展、海绵产业促进海绵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一是园区平台海绵化。以海绵道路为主要框架,建设生态湿地、下凹式绿地等海绵设施,打造“会呼吸”的产业园区,让园区建设为生态环境做加法。如,在生态食品产业园、高新技术创业园、汽车驾训产业园等3个产业园区,实施崇阳溪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新岭片区河道景观及绿化工程等海绵型水系、海绵型建筑与社区等海绵城市建设项目8个,总投资19.6亿元,海绵部分总投资约4.1亿元,目前完成海绵部分的投资约3亿元。二是工业项目海绵化。加快海绵型厂区建设,对新建工业项目严格落实海绵专篇要求,努力使单一的工业厂区景观逐步转变为多样的城市特色景观和宜人社区,进而推动产城融合。如,新区标准化厂房、意格机械二期、鑫锐机械二期等一批新建工业项目,在规划设计初期就遵循海绵理念,通过实施光伏屋顶、海绵城市技术等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着力打造绿色低碳新工厂。三是企业产品海绵化。以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为契机,支持推动园区部分工业陶瓷、管桩等传统建材企业转型升级,吸引新区周边企业以本地材料为基础研发和投资生产透水铺装等海绵产品,目前已研发出高强度生态胶粘石新材料,具有高透水、高硬度、粘接范围广、抗老化性能好、养护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古闽大道、崇阳溪沿岸步道、建发和玺住宅小区等,初步形成海绵产业新业态。
三、景观提升与生态保护相融合。在实施水体多层面整治的同时,统筹做好景观设计、绿化提升、景点打造,以“一带一廊多节点”的生态体系,构建亲民实用、美观艺术的城市自然生态空间。一是融入环带建设。坚持保护与发展协同推动,将“海绵技术”融入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精准谋划推进南平市中心城区(核心区、建阳区)绿道网提升、闽江建溪流域防洪提升、武夷新区第二水源工程等13个环带项目,推动圈内与圈外联动,让老百姓享受到国家公园体制下“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红利,增加获得感、幸福感。二是升级滨水廊道。充分利用崇阳溪流域的生态本底,全力推进崇阳溪生态海绵滨水廊道建设,计划在崇阳溪沿岸规划建设三大景观带和七大景区及21个驿站,将沿岸的鹅卵石、芦苇丛、小竹林等原生态物质保留下来,在尊重和保护自然基础上进行梳理提升,做到自然景观、海绵功能、防洪排涝“三合一”。目前,南林核心区和东站片区各3公里示范段已完成,正在加快推进滨江西路景观提升工程,打造最具特色的城市阳台。三是塑造海绵节点。以区域内林地、水库、公园以及块状绿地等小型生态斑块为载体,保育和维护关键生态节点,创造绿色生态空间。如,通过建设安全生态水系、云谷水系上游调蓄水库等一批项目,同步实施水系上游绿化、补植地被等措施,在新增滞蓄空间的同时又有效涵养了水资源,避免水土流失。
四、新城建设与老城更新相融合。坚持“点面”“新旧”结合,在抓好新区海绵项目的同时,加快与建阳区的互联互补。一方面,坚持互动联动。在严格落实“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的基础上,结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梳理任务清单、项目清单,合理制定项目建设计划,抓好城市雨污分流管网、城市绿色建筑等海绵系统建设,进一步增强城市承载力、宜居性、包容度,以及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目前已完成建设海绵型公园绿地7个,建设海绵型道路广场4个,建成体育中心、云谷小区瑞玺苑、云谷水系等一批海绵型建筑、社区和水系。另一方面,推动共建共享。新区建设重点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控制性指标,强化海绵城市项目与景观工程、市政工程、道路工程紧密衔接,将道路建设、河道整治、公园绿地等不同类型的海绵项目进行整合划片,统筹推进市政工程全面开展,形成连片集中效应;建阳区建设以问题为导向,结合旧城改造和道路更新,推动与建阳区互联互补、共建共享。如,花海公园,位于建阳区西区生态城旁,原来是闲置的原浦南高速地块,黄土裸露,深沟纵横,新区结合花化彩化、公园城市建设,整个花海结合自然微地形,采用利于排水的陇道种植,现已成为新南平绿色生态形象的“门户花园”和“席地而坐”的城市客厅。
Tags:
很赞哦! ()
随机图文
周祖翼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深刻领会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重大意义 奋力推动新福建建设
深刻领会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重大意义奋力推动新福建建设周祖翼《人民日报》(2023年01月03日 第11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激发自信自建阳区企业家“下午茶”(第三十五期)活动举行
8月18日,建阳区(第三十五期)企业家“下午茶”活动在区党建服务中心举行。区领导叶清勇、阎济民,区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6家自主报名企业代表参加活动。活动通报了上期企业代表反映问题的办理情况。随后,区领导、区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与企业代表进行了互动交流,听需求、问意见、解难题、话发展,针对企业反映的用地、扶持政策、园区配套以心暖“蜂 ” 邀您回“家”|建阳区童游街道开展“迎双节 话文明”主题暖“蜂 ”日活动
又是一年金秋月,秋风习习庆佳节 为进一步做实“暖蜂五项行动” 增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 归属感、幸福感、认同感 营造关心关爱的浓厚氛围 在中秋国庆“双节”共庆的美好日子里 建阳区童游街道党工委依托暖“蜂”驿站阵地建阳区总工会出台高质量服务“环带”建设行动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省委“三争”行动和市委“五增”目标,高质量服务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日前,南平市建阳区总工会印发了《南平市建阳区工会组织高质量服务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行动方案》。《方案》明确拓展“大学习、广走访、强服务、促提升”建设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