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建阳新闻建阳新闻
乡建乡创让“盏”村焕发“年轻态”
简介“整个后井村逛下来以后,给我的感觉是整体设计流畅、人性化,文化资源打造得很好,建盏文创的结合,让人可看、可操作,累了也有地方休息。”来自江西游客刘先生说。景在村...
“整个后井村逛下来以后,给我的感觉是整体设计流畅、人性化,文化资源打造得很好,建盏文创的结合,让人可看、可操作,累了也有地方休息。”来自江西游客刘先生说。
景在村中、村融景中,走进建阳区后井村,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清洁的村庄、潺潺的小溪、幽静的小巷……描绘着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画卷。
建阳区水吉镇后井村现存有国家级保护文物——长达135.6米的全国最长的古龙窑,建窑建盏文化底蕴深厚。2023年后井村被列为省级城乡品质提升样板工程——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
水吉建窑遗址 吴大灼 摄
在小巷里穿行,笔者惊奇地发现,村内民居的外墙上都被绘上了烧制建盏的墙绘,建窑建盏文化在墙头灿烂绽放,感染着每一位村民和行人。“这两年村子的变化非常大,环境好了许多,大家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后井村党支部书记钟伟民笑道。
村民笑容的背后,是对后井村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肯定。“原来的村庄脏乱差,借民俗风情区建设东风,村里拆除了所有危房,实施了道路硬化和绿化,‘村民之家’等一系列场馆配套设施相继建成,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村民之间也日益融洽。”村民深有感触,后井村从一个走“烂泥路”、发展滞后的村子变成了如今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走上了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新路子。
有窑就有村,后井村就有着这样不一般的文化底蕴。走进后井村,让人不禁被建盏的美所折服,不禁感叹古人一丝不苟的工艺,不禁敬佩这代代相传的决心与坚持。后井村建窑窑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6处,其中后井村大路后门窑场遗址,系世界最长龙窑,除烧造普通建盏以外,也烧造刻有“供御”铭的贡品。
建盏文化进校园 吴大灼 摄
2023年,南平市出台《2023年南平市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建阳区水吉镇后井村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项目由台湾团队进行陪伴式服务。
建阳区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在公共空间打造、“三类农房”改造、大地景观和本地特色文化挖掘等,对村庄进行改造提升,明确后井村闽台乡建乡创样板村工程打造具有独特建窑建盏特色的南台合作样板。从产业发展、道路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人居环境整治、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谋划,打造建窑文化旅游,建盏制作艺术、山林民宿等连片的建窑文化体验、生态休闲示范村,引入各类民间陶瓷艺人、电商自带流量拓展客源,吸引并留住更多年轻人让“建窑建盏”村焕发“年轻态”。
乡建乡创项目年计划投资2246万元,目前完成投资1909万元,完成投资率85%,先后开展村庄绿化改善提升、入口牌坊广场、盏上千年广场、村部广场、村民文化广场和邻下空间广场等5个景观广场,同时完成建盏长廊、建窑建盏风景墙、驿站、微景观、伴手礼铺、太公庙改造等品质提升工作。
“我们结合‘环带’首批重点村镇打造工作,围绕‘千年建窑,耕读后井’的主题形象,通过建设与保护性开发,将本项目建设成为千年建窑遗址观光、建盏手工制作、新村展示、乡村体验、农业休闲于一体乡村旅游区。”建阳区水吉镇副镇长、后井村挂点领导涂晓燕介绍道。(江苏闽 宋美慧)
Tags:
很赞哦! ()
上一篇:放下裤脚“耕新田”
随机图文
建阳、武夷山文旅部门联合举办文旅采风活动
7月7号,由建阳区文体旅局、武夷山市文体旅局联合举办的“畅游武夷·梦回大宋”文旅采风活动在考亭旅游度假区举行。来自武夷山20家旅行社的行业精英代表先后参观了位于考亭旅游度假区内的建盏文化创意园、考亭书院、花花世界景区、武夷·梦华录景区等地,通过亲身体验,交流探讨等方式,实地考察了考亭旅游产品优化情况。座谈会上,两建阳:书吧夫妻志愿者 共建“文化粮仓”
随着12个民办公助的共享阅读公益书吧陆续投入使用,一批批热心人士来到书吧当起了志愿者。在童新公益书吧,一对夫妻志愿者以书吧为家,共同支撑起了这个“文化粮仓”。6月14日早上八点,在童新公益书吧,谢世春和妻子钟秀娣准时开好了门,擦桌子、摆椅子、扫地、整理书籍、开早会,这是他们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志愿者谢世春:“我们来这里读网络中国节·春节|“福兔迎春”2023年南平市中心城区春节期间部分文化活动
为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欢乐祥和、充满福气的节日氛围,助力推动我市人民群众稳步迈向“好生活”,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策划组织了“福兔迎春”2023年南平市春节系列文化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精心安排了213场文化活动,其中市中心城区(含延平、建阳)76场。春节期间,全市专业文艺院团、群众习言道|他们的崇高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1931年的今天,“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开启了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92年后,烽火硝烟不在,但历史不容忘记。民族苦难铸就民族脊梁,民族脊梁熔铸民族精神。革命先烈到仁人志士,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扛起民族振兴的重任,树立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勿忘“九·一八”,缅怀先辈,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