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建阳新闻建阳新闻

生态“绿水”变经济“活水”——南平市积极探索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水吉镇2024-12-30建阳新闻人已围观

简介光泽玲珑溪谷小流域生态治理项目是通过实施山、水、林、田、路的综合规划和治理,有效提升流域的生态质量,建成后年增蓄水能力41.65万立方米,保土1.67万吨,每年减少水...

光泽玲珑溪谷小流域生态治理项目是通过实施山、水、林、田、路的综合规划和治理,有效提升流域的生态质量,建成后年增蓄水能力41.65万立方米,保土1.67万吨,每年减少水土流失量2432.36吨。图为景色怡人的玲珑溪谷。(李霖昊 摄)

冬日暖阳,记者踏入武夷山“西大门”的玲珑溪谷,只见一座游客驿站矗立溪畔,山水环抱间,流水潺潺、清澈见底成了这里最灵动的风景。

作为闽江源头、福建生态屏障的南平,长期以来,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政治责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围绕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等方面,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举措,持续不断地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生态要素的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2023年,在省对设区市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考评中,南平市获评优秀档次、居全省第二。2024年,南平市水土保持中心获评全省水土保持先进集体。水土保持率达93.8%,比全省平均值高0.85个百分点。

因地制宜 走出“固土”特色路

一垄垄的茶树,一梯壁的麦冬,一朵朵红艳的彼岸花……冬至刚过,漫步在南平市(武夷学院)生态茶园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故事俯拾即是。

武夷山市是武夷岩茶的主产区,丹霞地貌最为典型。正因为地貌的独特性,也使其成为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南平市因地制宜,围绕“烂石砾壤”进行茶山种植容易产生水土流失问题,在武夷学院大力推动茶园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研究步伐,利用麦冬根系发达的特点,在全国首创茶园梯壁斜孔种植麦冬防治水土流失技术。

“这些分布在梯壁上的麦冬,能在降雨时截留一部分雨水,减缓雨水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和地表径流量,减少茶山土壤养分流失,增强土壤肥力。”科技示范园的技术负责人张见明介绍,经比较试验发现,麦冬防治水土流失技术相对比较成熟。目前,已有10多家茶企采用该项技术进行生态茶园管护。“这项技术被省水利厅认定为福建省水利先进实用技术。”

此外,另一项经验在建阳区回龙乡天云茶叶种植基地得到验证。在福建省水利厅水土保持试验站副总工、正高级农艺师林强指导下,该基地探索出了“以草抑杂(草)、以草养茶、以草抑(害)虫、以草增(碳)汇”的水土保持生态茶园新模式,通过筛选保留本土优势地被植物过路黄、七星莲、积雪草等“错峰”植被,让茶山一年四季都有益草覆盖。

“‘以草养茶’对茶园非常有益,植被一年四季都有,可以很好地起到防旱、蓄水、保土的同时,还能提升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使得茶叶的耐泡度、清甜度、茶香的丰富度得到提升。”建阳区天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瑞旺说,各种益草的种植形成了良性循环,让他们感触最深的便是,雨后走在茶园间脚底不带泥,足以见得草皮对地被保护得非常好。

“这个项目没有高深的理论,我们的核心理念是遵循自然规律,利用本土草种的竞争和适生关系,通过筛选低矮、簇生的优势地被植物,并通过繁育和控杂草等措施,形成以本土优势地被植物为主导的地表覆盖模式,达到防治水土流失、促进土壤水、肥、微生物和害虫天敌的正向提升,逐步让茶园生态良性动态平衡。”林强坦言。

协同共治 “山水乡”互补支持

“过去溪边都是滩地,一旦暴雨来袭,滩地用‘一片狼藉’来形容不为过。这些年,河岸规整了,山洪也少了,那样的景象也看不见了。”光泽县寨里镇桃林村村民蔡忠洪从小就生活在玲珑溪谷河畔,聊起这里的变化。

“变化源于环抱家乡的那山、那水。”蔡忠洪说,“那山”正是武夷山国家公园,而“那水”得益于小流域生态治理项目。

小流域生态治理是南平市以流域水系为单元,对山、水、林、田、路进行综合规划和治理而打造的一批精品项目。近年来,南平市围绕闽江流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加强水土流失主动防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综合治理,实施了一批水土流失治理、安全生态水系、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创新建立“巡河交水制”,系统化“巡”、清单化“改”、责任化“交”,形成“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前后任一盘棋”的治水新格局。

“这批项目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将水土保持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生态保护和生态产品价值协同推进。”南平市水利局局长黄旭晖表示,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重点加强的是乡镇、村庄的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注重的是“山、水、乡”三者之间的互补支持。

“生态美了,我们发展生态产业就更有底气了。”寨里镇桃林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刘北华说,玲珑溪谷小流域生态治理进一步提升了流域内的生态指标,实现了每年减少水土流失量2432.36吨。“依托这条生态水系,还将玲珑竹桥、玲珑驿站、玲珑哨卡等景点串点成线,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刘北华说。

目前,南平辖区51个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及82个小流域断面Ⅰ-Ⅲ类优良水质比例达100%,其中Ⅰ-Ⅱ类优质水质比例分别达98%、100%,全省领先。去年,南平市还重点围绕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水生态环境治理,打造出了一批如玲珑溪谷般“满山皆绿、溪水潺潺、生态清洁”的美丽山乡。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的11条河流全域创建五星级幸福河湖;沿线的考亭水利风景区入选2023年度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武夷山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建阳区书莒溪小流域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工程”;闽北水土保持科教园获评第八批“全国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基地”等。

生态增效 人与自然双向奔“富”

因地制宜研发“茶园梯壁斜孔种植麦冬防治水土流失技术”,将曾经的“三跑田”转变为“三保田”,使淤滩地变成老百姓的“聚宝盆”;树立“大水保”治理理念,以系统思维做好治水兴水治林兴林大文章,打造更多山清水秀、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

“我们不仅要含‘绿’量,更要含‘金’量。”黄旭晖介绍,当下,南平市水利局正在推动“闽江上游河流湖泊及沿岸植被生态系统碳汇开发项目”,旨在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探索出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更多路径,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河湖碳汇变成“商品”,让老百姓家门口的绿水青山成为流金淌银的“幸福靠山”。

南平是全国水生态文明示范市,福建省最大水系闽江的主要发源地,境内有大小河流700条。近年来,南平通过一系列的水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河流生态向好趋优,固碳能力不断提高,为闽江河湖碳汇开发提供了良好基础。“此次项目的开发将填补国内河湖碳汇开发领域的空白,也将为国内其他大江大河的碳汇方法学编制提供南平经验。”黄旭晖说。

“我们希望能够形成‘越保护越收益’的新局面,最终让人与自然都能双向奔‘富’。”黄旭晖表示,水土保持是巩固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重要方面,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推动开展碳汇交易,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必然要求,对于开辟水土保持提质增效新途径,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发展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一阶段,南平市水利局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市委全会精神,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聚焦“根治、提升、拓展、持抓”,落实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深化绿色发展改革创新,持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南平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本报记者 林梦琳 通讯员 傅海锦


Tags:

很赞哦! ()

随机图文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