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南平新闻南平新闻
我为群众办实事|2022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
简介1、提升教育基础设施水平全市投入2.57亿元,增加公办学位供给、改善教室照明条件。19个公办幼儿园项目、16个义务教育薄弱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均已开工建设,新增公办幼儿学位4590个、公办中小学学位10912个;完成2097间教室照明改造,服务学生超10万人。2、提供多元化课后服务课程全市投入2957万元,用于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打造“作业辅导+兴趣拓展+素养培养”的“1+1+1”多元课程体系,评选推
1、提升教育基础设施水平
全市投入2.57亿元,增加公办学位供给、改善教室照明条件。19个公办幼儿园项目、16个义务教育薄弱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均已开工建设,新增公办幼儿学位4590个、公办中小学学位10912个;完成2097间教室照明改造,服务学生超10万人。
2、提供多元化课后服务课程
全市投入2957万元,用于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打造“作业辅导+兴趣拓展+素养培养”的“1+1+1”多元课程体系,评选推广全市32个课后服务特色课程案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目前已实现全市434所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惠及学生23.2万人。
3、盘活文体资源
全市投入972万元,用于学校体育场试点向社会开放、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延时错时开放。在延平区和建瓯市遴选首批14所校园体育场馆,已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面向社会开放;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市博物馆等全市39家公共文化场馆从2022年3月1日起向群众提供延时错时免费开放服务,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主题活动,吸引更多的群众走进各文化场馆。
4、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全市投入2.33亿元,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府补助经费从2021年每人每年79元提高到84元,将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低保边缘家庭成员等困难群体的高血压、糖尿病门诊指定用药报销比例提高到100%。
5、实施HPV疫苗免费接种项目试点
全市投入643万元,在南平市10个县(市、区)开展适龄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免费接种项目,完成适龄女性免费接种21178人。
6、提升卫生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全市投入556.26万元,在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126台,加强群众性应急救护公益培训,培训救护员共16697人。
7、开展医疗帮扶服务
全市投入90.77万元,从我市27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选派150名高年资中级以上职称医师到基层开展帮扶1390人次,共接诊病人31852人次,病例讨论643次,教学查房707次,学术讲座491次,开展业务培训4452人次,服务“特殊人群”(包括咨询、诊疗等)1892人次,送医上门服务311次。
8、实施婴幼儿照护服务普惠项目
全市投入3517.9万元,建成19个婴幼儿照护普惠项目,新增1695个普惠性托位,建成一批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托育服务示范机构,实现普惠性托育机构县(市、区)全覆盖。
9、多渠道扩大就业创业
全市投入1.17亿元鼓励支持就业创业。一是出台稳定就业、促进就业创业政策措施,举办引才招聘活动,开展就业援助月专项行动、就业扶贫岗位直播等活动,多渠道扩大就业创业。二是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4550人次,发放培训补助经费1641.26万元。三是培训高素质农民10503人次,完成年度任务的114%。四是扶持一批大中专毕业生创业项目,省、市两级共扶持项目21个,其中11个获省级资助,10个获市级资助。五是派遣省级“三支一扶”人员到岗179人、省级“欠发达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到岗78人,招募45名高校毕业生到社区服务。
10、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
全市投入5320万元,将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从每人每月13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40元。
11、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全市投入7150万元,新增11所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和110个长者食堂(助餐点),基层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12、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
全市投入1.29亿元推动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一是动态调整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从92元/人/月提高到99元/人/月,重度残疾人一级护理补贴标准从115元/人/月提高到119元/人/月、二级护理补贴标准从92元/人/月提高到99元/人/月,全市3.67万名困难残疾人和3.8万名重度残疾人受惠。二是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全市改造完成28个示范样板项目,打造武夷新区无障碍示范区。
13、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
全市投入113.8万元,为1138户散居特困、低保家庭中的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实施适老化改造,重点完成消除地面高低差、增加卫浴场所扶手、更换坐便器、改造厨卫工作台及地面防滑等方面改造。
14、实施全民健身工程
全市投入5406.7万元,实施全民健身工程。一是1条骑行道、1条健身步道、1个11人制足球场、3个游泳池、20片笼式足球场已建成,1个田径场、2个智慧体育公园已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二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会——“运动健身进万家”系列活动,举办线上线下活动30场,参与人数6980人次。
15、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
全市投入资金2469.57万元。一是开展食品安全检查执法1.8万次,查处违法行为1118起,罚款金额985.3万元。破获食品类案件3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4人。二是新认证绿色食品33个,创建省级“互联网+明厨亮灶”示范单位30家。三是“一品一码”信息追溯系统注册企业7964家,录入数据7802.54万条;农产品(水产品)追溯并行系统注册3988家,上传信息201.5万条,赋码出证44.29万批次。四是哨点医院上报食源性疾病病例6808例,完成食品污染及有害因素监测样品采集706份。
16、推行垃圾分类
全市投入资金6569万元,新扩建垃圾分类屋(亭)219座、四分类投放点195个,在10个示范街建成垃圾分类设施540个。邵武市厨余垃圾处理厂、政和县厨余垃圾处理厂已完成主体建设,顺昌县厨余垃圾处理厂、松溪县厨余垃圾处理厂、政和县大件垃圾处理厂已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17、提升生活污水治理能力
全市投入资金3.23亿元,新建(改造)修复城市和县城污水管网109.29公里;启动实施61个、完成42个农村生活污水项目。
18、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
全市投入资金8.68亿元,开工建设安居项目13个4174套,开工率100%。其中: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9个3285套,垦区危旧房改造项目1个1套,公租房项目1个24套,保租房项目2个864套。
19、新建和改造提升福道
全市投入资金2.35亿元,新建和改造14个绿道项目,完成福道83.92公里,占年度任务的129%。
20、保护利用城乡历史文化
全市投入资金8206万元,完成1个历史文化街区、6个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3个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的改善提升。
21、实施安全应急保障提升工程
全市投入资金1080万元,完成建设10个应急避灾示范点、10个应急物资储备站、10个微型消防站、10个安全宣教体验场所、10个安全文化公园,累计10万人次参与游园、互动。
22、实施“四好农村路” 和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工程
全市投入资金9.4亿元,完成农村公路建设与改造374.6公里、危桥改造39座、安保提升工程815.21公里;完成17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路段整治。
23、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
全市投入资金7520万元,完成建设农村规模化水厂6处,铺设管网102.1公里,覆盖受益人口6.04万人。
24、开展水系综合治理
全市投入资金4946.6万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66万亩,完成安全生态水系治理总河长32.41公里。
25、实施用电服务提升工程
全市投入资金1.55亿元,完成老旧小区供配电设施升级改造27个;累计安装HPLC智能电能表47.55万只,与888个社区、村委建立“双长融合”示范点,方便群众家门口办电;累计建成2个“零计划停电示范区”,惠及武夷新区、邵武市2.68万户;新建(改造)完成129个农村配电网台区;新建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221个。
26、实施5G基站建设工程
全市投入资金2亿元,完成建设5G基站1141个,实现乡镇地区和重点行政村5G全覆盖。
Tags:
很赞哦! ()
随机图文
政和县东平镇:校地合作,共建乡村振兴教育实践基地!
为进一步深化拓展“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南平机制,更好引导人才服务“三农”,助力东平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好风景”走向“好经济” 迈向“好生活”。3月9日,东平镇人民政府与福建省邮电学校开展共建乡村振兴教育实践基地活动,开启校地合作新篇章。签约现场(陈嘉宁 摄)在东平镇人民政府举行的共建乡村振兴教育实践基地签约仪式企业要闻|武夷发展集团召开党建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
2月9日,南平武夷发展集团召开2023年党建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会议围绕集团党建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2022年经验成效,部署2023年工作任务。集团党委委员、经营班子,各所属公司班子成员、纪检监察工作负责人、集团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江训强指出, 2022年武夷发展集团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时政微观察丨“我们就要立这个志向”
2005年1月7日,浙江日报头版《之江新语》专栏刊登了短评《努力打造“品牌大省”》。在文章中,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写道:“从一定意义上说,品牌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就是附加值。”转过年的3月,习近平在浙江全省自主创新大会上提出:“要坚持把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战略结合起来,推动品牌大省建设。”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劳动模范|叶乃华的“叶式三宝”
在南平市浦城县的田间地头,常年走着一个头儿不高、皮肤黝黑、总喜欢穿着一双胶鞋的人。他叫叶乃华,是福建省十佳烟草站长,他每天要到田间走一圈,遇到烟农,总是一脸谦和真诚的笑。一本笔记本、一双胶鞋、一顶草帽是叶乃华身上随身带的三样东西,也亲切地被当地烟农称为“三宝”。“浦城的种烟面积很大,各个烟农和各片田块基本信息都大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