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南平新闻南平新闻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光彩
简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涵育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三次到邵武调研,2002年4月在邵武调研时殷切地说道:“邵武是个好地方”“和平是一块宝地,大家要一起来保护爱护它”。邵武市作为具有1700多年建城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既有宝严寺、中书第、樵溪楼、沧浪阁等宝贵文化遗迹,又有李纲、严羽、张三丰、黄峭等一大批文化名士,共有不可移动文物406处。多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涵育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三次到邵武调研,2002年4月在邵武调研时殷切地说道:“邵武是个好地方”“和平是一块宝地,大家要一起来保护爱护它”。邵武市作为具有1700多年建城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既有宝严寺、中书第、樵溪楼、沧浪阁等宝贵文化遗迹,又有李纲、严羽、张三丰、黄峭等一大批文化名士,共有不可移动文物406处。多年来,邵武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始终把保护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编制《邵武市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导则》等保护政策文件11套,在全省率先启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项巡察,在南平率先推出“历史建筑告知书”制度,完成3条历史文化街区、12个传统村落、59处历史建筑挂牌保护以及581条历史建筑线索评估认定工作,2022年和平镇张三丰故里通过民政部地名研究所“中国历史人文旅游地标基地”认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邵武市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全面提升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水平,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邵武实践”厚植文化力量。
一是在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中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当代价值,是历史事件的见证和载体,能够为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真实的物态文化空间。2002年4月,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在和平古镇调研时指出,“要保护、开发、利用好和平古镇。”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护历史,保护历史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进入新时代,邵武市将进一步强化保护力度,统筹抓好系统性保护和抢救性保护,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历史文化遗产(古建筑)保护,推动和平古镇、宝严寺等文物古迹重焕光彩,推动北门、东关、晒口小三线建设等历史文化街区重塑肌理,推动金坑村、古山村、将石村、坎下村等传统村落重拾乡愁,最大限度延续好邵武的文化属性,为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实现民族复兴提供有力支撑,真正在保护传承中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强化研究阐释,深化与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梳理历史脉络,提炼文化精髓,深度挖掘黄峭、李纲、严羽、张三丰等历史文化底蕴,推动历史典故、历史人物、优秀文化具体化、有形化、数字化、体系化,讲好邵武故事,让邵武市人民从内心深处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推动城市发展走向未来。
二是在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凝聚精神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当代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和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进入新时代,邵武市将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的重要论述精神,立足邵武特色,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以开展主题教育筑牢信仰支柱。用好“一点一乡一馆一园一广场”五大党性教育基地,持续深化“八个一”系列活动,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增强对党的价值追求和前进方向的高度政治认同,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责任落到实处;以打造最美阅读之城凝聚精神力量。每年打造50个城市书报刊亭、党建书屋、社区书屋、校园书屋、农家书屋等城市阅读新空间,持续开展“严羽诗歌会”等一批文宣活动,着力培育“傩舞”“黄峭家风家训”等文化品牌,大力弘扬“铁心拼搏、争创一流”的城市精神,切实以打造最美阅读之城促进文化强市建设,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培树社会新风。持续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放大全国道德模范朱邦月、中国好人伍夏云等典型示范带动效应,积极开展扶弱帮困、文明劝导、移风易俗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志愿服务活动,汇聚积极向上、崇德向善正能量,为城市文明撑起新的高度。
三是在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中彰显邵武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3月在南平考察时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进入新时代,邵武市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文化、审美等多重价值,创新呈现载体、表达方式,使其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相契合,全力打造“邵武是个好地方”城市名片。一方面,打造更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以文物和文化遗产为生动载体,持续组织推出和平游浆豆腐、碎铜茶、枫林窑青白瓷等一批原创展览、文创衍生品,开发武夷山——泰宁的世遗1号风景道等一批串联重要遗产点的文化遗产旅游精品线路,培育和平古镇、卫闽“尚则林”古树林、西门“福街”等一批具有鲜明非遗特色的街区、景区,开展春社民俗文化旅游节、傩文化艺术节、“碎铜茶开采节”等一批特色文旅节庆品牌活动,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开来、传承下去。另一方面,创新更有想象力的消费场景。加快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数字化、传播智慧化,借力厦门大学、福工科技等团队开展古建筑数字化“上云”,发展“云旅游”业态,以“大IP”“高科技”为牵引,借力“元宇宙”打造“和平灵境”,推出更多线上展览、数字文创、虚拟讲解等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打造沉浸式互动性体验新场景,加快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旅游经济的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新兴文化业态和文化模式,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使之成为推动邵武高质量赶超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Tags:
很赞哦! ()
上一篇:牢记殷切嘱托 加快绿色产业发展
随机图文
顺昌要闻 | 经济日报福建记者站领导到顺昌县森林生态银行开展调研
大武夷新闻网讯 7月4日,经济日报社福建记者站站长薛志伟带队到顺昌县森林生态银行开展调研。南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二级巡视员陈金健,顺昌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光兴等领导参加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来到顺昌森林生态银行运营中心、郑坊镇兴源村森林生态银行运营平台参观调研,认真听取相关负责人关于森林生态银行相关情况的介延平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会
2月3日晚,区委书记黄桂诚主持召开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同党外人士座谈并共迎新春、在二〇二三年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重温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对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和给廖俊波同志母亲季平英同志的回信精神。会议强调,要凝心聚力、服务大局,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增进福祉|南平邵武市:“小”步道走出“大”健康
大武夷新闻网讯(王晓云 陈玉萍)每到夜晚,邵武市紫云湖畔,市民三三两两在环湖步道上休闲散步,锻炼身体。散步的市民说:“邵武城市建设越来越美,步道也越建越多,我们老百姓休闲锻炼更方便了,身体也更健康了。”为了满足市民的健康生活需要,邵武市早在2008年就开始规划建设“两溪四岸”景观步道,至2018年,陆续完成了古山溪滨河景观步道、环全省民族运动会全部赛事结束
(本版图片由黄杰敏、陈可、张行健 摄)大武夷新闻网讯(记者 陈颖)26日,福建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所有比赛项目结束。比赛期间,12个代表队的运动员在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中,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弘扬了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赛场上,运动员双手各持一杆,脚踩踏蹬,上演了“人杆合一”的精彩场面。“这次比赛碰到了许多优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