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南平新闻南平新闻

以农村“党建体检”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水吉镇2024-03-15南平新闻人已围观

简介编者按:近日,中央政研室《学习与研究》杂志2024年第2期刊发南平市委组织部、市委政研室课题组调研文章《以农村“党建体检”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本报予以转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近年来,福建省南平市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在农村积极探索“党建体检+精准选派+能力提升+资源下沉”模式,对全市16

编者按:近日,中央政研室《学习与研究》杂志2024年第2期刊发南平市委组织部、市委政研室课题组调研文章《以农村“党建体检”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本报予以转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近年来,福建省南平市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在农村积极探索“党建体检+精准选派+能力提升+资源下沉”模式,对全市1636个村开展全面“体检”,摸清村级班子运行、各村“土特产”资源和存在突出问题等情况,通过“抓前端、治未病”,持续有效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全面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质效。

主要做法

“上下联动”抓体检。突出系统谋划,注重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推动机关干部下基层、摸实情、促发展。一是重统筹,层层压 实“体检”责任。探索“党建体检+ 精准选派+ 能力提升 +资源下沉”模式,出台《关于常态化开展农村党建体检的指导意见》,按照“三化五定”(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定目标、定项目举措、定时间节点、定责任人、定奖惩)闭环落实机制,逐级压实市县乡村体检责任,推动形成市督导、县组织、乡体检、村参与的工作格局。二是强运作,分级组建“体检”队伍。市县组织部门全员投入,组成10个市级督导组,负责督促县(市、区)开展体检工作;组建10个县级综合组,负责抽调熟悉农村党建工作的干部,组织跨镇域交叉体检;突出乡镇党委主体责任,149个乡级调研组组长均由乡镇党委书记担任,做到体检责任落实到乡村、体检成果运用在乡村。三是建清单,动态设立“体检”项目。围绕组织建设、人才队伍、特色产业、乡村治理等重点,科学编制体检台账,合理细化10大类、35小类、300余项指标,各地结合实际动态增加或优化体检项目,形成有实情、有分析的“活账本”。“体检”过程中,既注重调动干部群众积极性,又注重方式方法,坚决防止增加基层负担。

“把脉问诊”摸底子。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走透、听透、看透、想透”村情民意,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第一手资料。一是进村入组找优势。各调研组深入自然村(组),同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聊,走到田间地头“实打实 ”看,深入分析各村历史文化、人才队伍和“山、水、茶、竹、鸡”等特色资源。全市共摸排出茶产业村366个、竹木产业村457个、旅游产业村294个,摸排乡贤3562人、返乡创业就业青年和大学生1518人。二是共商共议找路子。采取“听一听、找一找、比一比”方式,认真听取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挂村领导、村民代表、优秀乡贤、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代表对村级发展的意见建议。各调研组累计召开座谈会1662场次,访谈干部群众1.7万人次,征集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乡村建设等方面意见建议2300多条。比如,根据基层建议,邀请中科院蜜蜂研究所专家调研分析,确定光泽县作为特色蜜发展试点县,创新打造“探蜜空间”“蜜蜂庄园”等,全县培育蜜蜂养殖家庭农场、合作社37家,蜂产业年产量占全市比重达30%。三是聚焦问题找病灶。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分析制约农村发展“症结”,找准“病根”对症开方,逐县、逐乡、逐村反馈存在短板问题。针 对“党建体检 ”中收集的2100多个群众最盼望、最强烈要求解决的问题,实行台账化管理,对涉及面广、普遍性强、难以解决的事项,由县、乡党委研究会商,形成县、乡、村三级协同解决问题、服务群众的联动机制。

“考准考真”看实绩。深化落实“三个一遍”要求,对全市 1636个行政村、8998名村干部进行适岗能力“期中考”。一是听群众口碑。坚持以群众“评价分”作为干部“考核分”,采取实地访、集中议、个别谈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群众对村“两委 ”干部德才表现和履职情况的综合评价。“体检”中有8868名村干部被评定为好、较好等次,130名村干部被评定为“一般”。二是看担当作为。坚持“党建体检”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用好述职评议、实绩考核、巡察审计等成果,各县(市、区)还广泛开展“村支书大比武”“乡村拉练会 ”等活动,推动“一肩挑”村干部上台打擂、亮晒成绩,接受基层党员群众近距离、多维度评判。经评议,12名被评定为不合格、不胜任的村“一肩挑”人员,被劝退调整。三是比实绩实效。坚持纵向比近几年来是否争先进位,横向比与先进村之间的差距不足,以党支部“达标创星”活动为载体,紧扣基层党建、集体经济、人居环境、群众满意度等重点内容,客观评价各村工作实绩。调研中,很多村“两委”干部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没干出一番实绩,没有实打实的‘干货’,还真过不了这次‘期中考’。”

“靶向发力”促提升。聚焦问题突出村、后进村,采取分级管理、分类施治办法,“一村一策 ”抓好整顿提升。一是精准选派第一书记。区分“不和、不富、不强、不稳”四种类型的软弱涣散村,按照“党群部门联弱村、政法部门联乱村、经济部门联穷村、涉农部门联产业村”原则,精准选派60名驻村第一书记。二是跟进提升“头雁”能力。深化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健全完善定期轮训、分级分类培训制度,通过举办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建好用好“优秀村支书师资库”、开展“村支书大比武”等办法,及时跟进培优训强驻村第一书记,切实提升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三是下沉倾斜资源力量。落实好“四个一”措施,在选派第一书记基础上,88名市县领导带头挂点软弱涣散村,带动60名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包村、60个县(市、区)直机关单位结对帮扶,推动力量和资源下倾,全力推动整顿转化。

取得成效

建强了村级班子,筑牢了乡村振兴战斗堡垒。通过对换届后村级班子进行届中“把脉问诊”,劝退调整12名因评定为不合格、不胜任的村党组织书记,跟进选优配齐村“两委”干部142名、“一肩挑”人员33名。同时,针对摸排确定的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按照“达标创星”的标准和要求,每月跟踪调度“四个一”措施落实情况,实施帮扶项目120个,导入项目资金2912万元,逐步推进整顿转化,村级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经初评,全市符合创建标准的金星村102个、红星村359个、规范化村1115个,创建率达96.3%。

锻炼了干部队伍,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开展“党建体检”,实现干部沉下去、能力提上来。市县乡三级1500多名党员干部深入乡村基层,走进农民家中、田间地头促膝“拉家常”,与村“两委”干部齐心协力促发展,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进一步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成为新时代“四下基层”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新选派60名党员干部到软弱涣散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绿色发展、为民服务等重点任务中冲在前、干在前,当先锋、作表率,增强了应对复杂局面、调处利益冲突、带动群众致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盘活了沉睡资源,激发了乡村振兴发展活力。持续抓好“党建体检”后半篇文章,引导各村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强村富民产业,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一方面,在“体检”中摸排出闲置厂房、资金、土地等闲散、零碎、低效资源,创新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跨村联建、村企牵手、“生态银行”、乡建公司等强村富民模式,有效盘活沉睡资源,大力培育发展“土特产”,目前全市已组建联村党组织116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587个,推动517个村抱团发展,同时引导和推动429家企业与458个村牵手共建,培育出浦城大米、武夷山熏鹅、顺昌菌菇、邵武竹荪等一批乡村特色产业。另一方面,通过领导挂点、结对帮扶等机制,推动资源下沉,累计召开乡村振兴务虚会、研讨会1440场次,谋划乡村振兴发展项目1633个,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如政和县新康村依托红色资源,引导乡贤投资创业,带动周边5个村打造集文旅、农家乐、民宿于一体的研学路线,年度引流超9000人。

提高了治理效能,完善了基层治理体系。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在“体检”过程中积极创新推广“吃茶话事”“摆茶说理”等枫桥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模式,发挥群众参与治理的主体作用,构建起与群众“家常式”共商共议的议事平台,促进“管理民主”向“治理有效”升级,持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17条、解决问题156项、化解信访积案和矛盾纠纷37件,全市信访及时受理率、按期答复率均为100%,初访一次性化解率达96.7%,均位居福建省第一。

思考建议

坚持把“党建体检”作为夯实基层基础的重要抓手,紧扣当前“体检”队伍专业性还不够强、信息化水平还不够高、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等不足,突出针对性、深度性、科学性、实效性,持续在公众化、专业化、项目化、数字化、规范化上下功夫,着力推动“党建体检”实化、深化、固化、转化。

抓实化,进一步推动“党建体检”提质增效。坚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措施,持续做实、做细、做足农村“党建体检”工作。一是回头查纠。对“党建体检”过程中查找出来的软弱涣散村整顿转化、产业项目落地见效、工作措施优化改进等问题清单,采取乡镇自查、县(市、区)核查、市级抽查的方式,适时开展“回头看”,实行销号管理,确保老问题根除、新问题动态解决。二是查缺补漏。对照第二批主题教育最新要求和省主题教育办下发的“党建体检”清单、重点任务等,在前期开展的基础上,进行逐条比对、查缺补漏,确保责任压实、任务落实。三是完善标准。结合“回头看”查摆情况,对“体检”指标、台账及“诊断标准”进一步细化补充、优化提升,编制完善体检台账,为持续深化拓展“党建体检”提供更加科学的技术指引。

抓深化,进一步推动“党建体检”精准高效。坚持以更用心的态度、更专业的素养、更规范的程序,推动“党建体检”更有深度、更为精准、更加高效。一是突出公众化。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大力弘扬“四下基层”“四个万家”等优良作风,坚持常态化开门纳谏,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征求群众意见,确保情况察实、问题找实,精准识别“病症、病灶、病根”。二是突出专业化。突出乡镇干部这一重点群体,结合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对照“党建体检”清单和重点任务,针对性开展业务指导,着力提升干部队伍专业水平,不断增强“体检”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三是突出项目化。把农村“党建体检”作为谋项目、促发展的重要抓手,用好“体检”梳理出来的优势强项,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短板,精准策划生成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推动问题解决,形成闭环。四是突出数字化。坚持数字化赋能,优化“党建体检”数字化服务平台,完善“体检”数据便捷采集、快速上报、科学分析、智能评估、限时反馈、精准服务等功能,提升体检数据精准性、科学性。五是突出规范化。进一步规范“体检”程序步骤、方式方法、组织实施,形成“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巩固提升”的规范流程,推动建立一套具有南平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体检体系。

抓固化,进一步推动“党建体检”常态长效。坚持创新思维、系统思维,强化机制牵引、制度保障,推动“党建体检”提点扩面、常态开展。一是完善制度机制。建立常态化“体检”机制,推动各地各部门采取日常体检和集中体检相结合方式,立足实际每年定期开展1-2次“党建体检”,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切实解决问题,真正做到“防未病、治已病”。二是着力延伸拓展。坚持提点扩面、举一反三,系统总结农村“党建体检”的经验做法,推动“党建体检”从单领域逐步向社区、机关、学校、国企、医院等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拓展延伸,推动实现全覆盖。三是突出示范引领。进一步挖掘各地“党建体检”特色亮点,每个县(市、区)打造一批“党建体检”成果转化示范村、成果运用重点村,通过开展拉练观摩等形式,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抓转化,进一步推动“党建体检”成果运用。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加快推动“党建体检”成果转化,扎实做好“后半篇”文章。一方面,助力堡垒建设。探索开展“先进村党支部与一般村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持续推进整顿转化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建体检、整顿转化、达标创星“三步工作法”,着力巩固一批先进村、转化一批后进村、提升一批一般村,持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另一方面,助推乡村振兴。结合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做法,持续深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跨村联建、村企牵手、“生态银行”、乡建公司等强村富民模式,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规模化推动,做好做足做活“土特产”文章,不断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质效。(中共福建省南平市委组织部、市委政研室课题组)


Tags:

很赞哦! ()

随机图文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