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水吉新闻水吉新闻
广播
简介一、有线广播1951年7月,成立县人民广播收音站,仅有一台50瓦扩大机,在城关主要街头,公共场所安装15只10瓦低音喇叭箱。1953年成立县人民广播站,有线广播开始向农村发展...
一、有线广播
1951年7月,成立县人民广播收音站,仅有一台50瓦扩大机,在城关主要街头,公共场所安装15只10瓦低音喇叭箱。1953年成立县人民广播站,有线广播开始向农村发展。1956年,广播事业认真贯彻《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大部分农业生产合作社安装喇叭,全县喇叭数达760只,农村广播事业得到稳步发展。1958年,全县安装喇叭数达1600 只,达到队队、社社都通广播。同时,水吉与麻沙还建立乡级广播放大站。至1959年,全县乡(镇)一级普遍建立广播放大站。进入60年代,广播事业通过整顿、巩固、提高质量的阶段,全县安装喇叭数达2326 只,全县1148个生产队 70%能听到广播。1964年,全县分批架设广播专线495公里,其中县乡专线 95公里,乡至村专线400公里,初步形成农村有线广播网。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播事业进行整顿、恢复,重新架设广播专线,使广播事业恢复了生机。1984年5月,县广播电视大楼落成,面积1230平方米。同年5月14日,成立县广播电视局。1985年3月14日,成立县有线广播电台,同时撤销县人民广播站。1986年度建阳县荣获全区有线广播整建网竞赛第一名。1987年初,将口乡至行政村的水泥杆专线全部建成,总长达66公里,是全县第一个实现乡至村广播专线水泥杆化的乡。1988年底统计,广播专线县至乡219杆公里,乡至村1332杆公里;全县安装喇叭数2万余只,通响率为80%,总功率达7300瓦。全县广播事业已形成以县广播电台为中心、乡(镇)广播站为基础的专线专输为主的格局。
从1989年10月起,县设调频广播,撤除县到乡的广播专线。这年全县安装喇叭1.9万只,广播村通播率 82%,入户率40%,喇叭通响率 85%。1993年全县喇叭22万只,广村通播率 88%,入户率37%,喇叭通响率 75%。
二、电视新闻
建阳电视新闻中心的前身是电视摄制中心,成立于1991年,隶属县委宣传部,5月开始制工作。1992年并到县广播电视局县自制电视新闻播出《每周要闻》,每周1期,全年期,每周播放两次,每次 10分钟,有口播新闻与画面新闻。并配合县的重要会议、重点工程大型活动等,进行摄制,及时播出各种专题、节目、经济信息、点歌等。
Tags:
很赞哦! ()
上一篇:村企携手聚合力 乡村振兴正当时
下一篇:电影
随机图文
乡村振兴|阳光洒满希望的田野——南平深学“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纪事
建阳区崇雒乡晨景 (吴大灼 摄)盛夏七月,万物繁茂。穿行在闽北大地,山峦叠秀、碧水竞流、空气清新。放眼望去,一条条乡村公路通达顺畅,一座座农家院落焕发新颜,一个个美丽乡村串点成线,一粒粒种子在阡陌纵横中萌生希望,一幅幅乡村振兴新画卷跃然眼前。近年来,南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将学习“千万工程”经社会民生 | 建阳区水吉镇:老年人收到“健康包”
大武夷新闻网讯“您好,这是您的防疫‘健康包’,里面有口罩、药品、抗原检测试剂盒等,希望可以帮到您。”近日,建阳区水吉镇各村(居)的党员干部和网格员走街串巷,将“健康包”送到各类重点人群手中。为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群体基本防疫物资需求,加强对老年人等脆弱群体的关心,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按照上级部署,水吉镇组建阳区水吉镇:地瓜种植喜迎丰收
大武夷新闻网讯 近日,在建阳区水吉镇池中村的红薯种植基地迎来了丰收,红薯采收机器在地里来回穿行,一垄垄红薯破土而出,个体饱满,十分喜人。看着个头肥硕的红薯,合作社负责人戴春生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我们在农业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新品种,新技术,地瓜主要种植品种为浙薯13号,合作社从最初的20亩发展到现在的500亩,在5月中旬烟叶才刚建阳:不间断巡查 保高速畅通
2月21日上午,建阳高速交警、高速公路交通执法队、高速公路建阳养护站等部门,开展交叉不间断巡查,疏堵保畅、清除冰雪、维护秩序,确保辖区高速公路安全畅通。在宁上高速建阳往水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