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乡风味 > 家乡风景家乡风景
建阳:这条“年轻”的古街,邀你进入“一小时穿越宋朝”的新奇体验~
简介渔舟悠悠碧江暖,麻阳溪畔古樟繁。漫步于考亭旅游文化园,与一棵苍天大树邂逅于落日江畔。依山傍水,鸟语花香,古樟矗立于江畔千年之久,默默地守护着这片祥和之地。静心倚...
时至初秋,高温之下仍觉难熬。暂得一刻闲暇光阴,笔者步入建阳区潭城街道考亭村,造访青山绿水悠然之境,领略朱子故里乡土风情。
千年古樟“树抱佛” 邵航 摄
渔舟悠悠碧江暖,麻阳溪畔古樟繁。漫步于考亭旅游文化园,与一棵苍天大树邂逅于落日江畔。依山傍水,鸟语花香,古樟矗立于江畔千年之久,默默地守护着这片祥和之地。静心倚靠树旁,树上枝繁叶茂,蝶鸟成双;树下青灯古佛,香火远扬。
清风徐来,树叶沙沙作响,使人由此回忆起柳宗元的名句:“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千年古樟“树抱佛”树高约36米,树围10.5米,树冠覆盖900平方米,树龄已达1000多年。最让人称奇的是离地面1米高处的树干上有个仅巴掌大的小洞,洞内藏有一尊60多厘米高的佛像。相传朱熹逝世后,人们在古樟树主干的裂缝中塑一神像,以表纪念。岁月流逝,如今古樟树的裂缝慢慢愈合,逐渐形成现在的奇观。
浮桥 邵航 摄
经年浮桥相别去,落霞飞鸟伴与还。沿溪而行,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横跨于溪水之上的浮桥。行走在浮桥上,聆听着桥下潺潺流水之声,俯视着溪中波光粼粼之景,犹如置身于山水画的意境当中。凭栏而望,铁质桥面已然显出斑驳锈迹,在岁月的洗礼下散发着爝火微光。自建成以来,浮桥便利了两岸村民的日常出行,也为游人提供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极佳处所。
考亭书院 邵航 摄
考亭拜罢赋归与,昨夜青山梦旧闾。步入考亭书院,古色古香的牌坊赫然而立。牌坊后方,是镌刻着沧州精舍的精美院门。而层层阶梯之上,则是鸿儒往来、琴声远扬的书香门第。造访之时,恰逢古装剧组在书院门前取景拍摄。落日余晖,书院牌坊光影之下,是历史与现代的结合,亦是今人对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考亭书院是朱熹一生中创办的最后一座书院,他在此地授徒讲学八年,著述甚丰,完成了理学思想的最后体系。南宋时期,四方学子不远千里负笈到考亭求学问道,群贤毕至,形成学术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考亭学派”。若以其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影响而论,考亭书院足以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座书院相提并论。如今考亭书院秉承国学经典教育、传统文化交流以及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推出国学大讲堂系列经典讲习活动,为国学的传播与经典的弘扬提供了丰富的途径。
考亭古街 邵航 摄
巷街何纷纷,回首望潭阳。行走在古街的石路上,穿梭于各色各样的商铺之间,宋朝民间风情洋溢于整条街巷之中。青砖黑瓦木窗,小巷美酒飘香。在古街之中,不仅能够欣赏精美绝伦的建筑艺术,还能够体验传统民间工艺的精妙之处。步入一处街巷当中,上方悬挂的油纸伞色彩明艳,有如戴望舒《雨巷》中找寻撑着油纸伞的姑娘一般,别具风情。走进屋内观赏,厅堂内雕梁画栋散发着淡淡清幽的香气,将古时人民的生活居所展现得淋漓尽致。
古街内景 邵航 摄
考亭古街占地约74亩、迁移古建筑42栋,以展现地方风物、补充建阳特色商业氛围为策划背景,以文化、物产、美食、民俗、娱乐、非遗为基本内容,通过宋主题进行文化包装,结合节点演艺、景观氛围全场串联,打造“展现地域文化、具备浓厚地方特色、娱乐与商业相结合”的宋主题文化体验商业街区。古街以再现大宋繁华市景,让游客体会到“一小时穿越宋朝”的新奇历程。
悠悠潭阳地,朱子故园情。何时与君游,相期入考亭。
很赞哦! ()
上一篇:建盏小镇水吉镇的风貌,文化,特色
下一篇:浓墨重彩 书写最美福建建阳
随机图文
水吉建窑遗址
水吉建窑遗址是宋代烧造黑釉茶盏的著名窑场,窑址有芦花坪、牛皮仑、大路后山、营长乾等处,遗物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历代建窑瓷片标本、匣钵,以及古窑沉积。中国“建盏小镇”——水吉镇
水吉镇是闽北重镇,位于建阳区东部中心,南浦溪中游,距市区33公里,人口3.67万。地理位置在东经118`14'--118`25',北纬27`31'--27`30'之间,海拔142米。东部漳坊镇,西以尤岭童游镇衔接。南与小湖镇毗邻,北连回龙乡。土地面积273平方公里,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大部分为低山丘陵。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年平均气温在15C--19C之间。建阳:“非遗+旅游” 迸发新活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当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时,既有利于当地旅游的发展,也有利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近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公布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名单,建阳区考亭旅游度假区、建阳区书坊乡三色书坊景区位列其中。建阳书坊:太阳山下展新颜
建阳书坊:太阳山下展新颜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