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建阳新闻建阳新闻

小湖镇大湖村:一家四代人与茶结缘

水吉镇2023-02-03建阳新闻人已围观

简介水仙茶发源于小湖镇大湖村,是中国国家级茶树良种。《建瓯县志》记载“水仙茶,出禾义里大湖之大山坪”,茶界泰斗张天福也有著书证言。清光绪年间,自广东、香港茶商纷纷...

水仙茶发源于小湖镇大湖村,是中国国家级茶树良种。《建瓯县志》记载“水仙茶,出禾义里大湖之大山坪”,茶界泰斗张天福也有著书证言。清光绪年间,自广东、香港茶商纷纷到大湖开设茶庄,鼎盛时期茶叶交易量突破万担。

建阳区小湖镇大湖村依山傍水,三面南浦溪绿水环绕,清澈见底,它背靠楮林山的怀抱,气候宜人,是一座美丽的小山村。从上世纪中叶,黄仁盛一家四代人在这里赓续着与水仙茶结缘的故事。

“愚公”垦荒

如今发黄的文件档案中仍可见:1958年60岁的黄仁盛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2月中共建阳县委作出《关于在全体党员和干部中开展学习共产党员黄仁盛的决定》。他八次被评为省、地、县劳模,光荣出席华东区农业群英会。1962年当选省政协委员、地区常委委员。

虽已离世45年,但黄仁盛垦荒种茶的奋斗史至今在小湖一带广为传诵。被誉为“楮林山上不老松”的黄仁盛,具有“愚公”精神。他幼年孤独,无依无靠,给富家制茶打短工,度日艰难。

1955年,已当家做主的他倡议:垦荒种茶,套种杂粮。在他的带领下,家乡荒芜的楮林山上垦出了一坎坎茶园。

与此同时,身为耕山队长的黄仁盛带领8名耕山队员,经过一年多艰苦垦荒,开出茶山30多亩,接着又开辟往年荒芜的几十亩茶山,全部播上茶籽和套种番薯,但因劳力不足管理不善,茶苗枯萎,番薯歉收。为了加强茶山管理工作,57岁的黄仁盛只身一人坚持在楮林山上,吃在那里,住在那里,风餐露宿,过着艰苦的山野生活,寒来暑往,每天从早忙到晚精心护理这片茶园。

黄仁盛还带头动手翻建破庙为茶厂,就地采茶就地加工,1958年春收获毛茶1000多斤。几年来,共开垦茶园300余亩,生产茶叶万余斤。随后,小湖公社成立了10多个耕山队,建阳全县也成立了80多个耕山队。

儿辈守护

黄仁盛的独女黄水英就嫁在本村,现已八十余岁的她仍被父亲的执着的“愚公”精神所感动。她始终记得:父亲自上山起,就很少回家,直到去世前的一个多月。有一天,父亲挑一担茶叶,还差一两个公里就到茶厂,铺天盖地的雨灌注而下,他没多想就把衣服脱下来,把茶叶先保护好,宁可自己被雨淋也不让茶叶受损失。

这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但其品格却深深地影响着后辈。她打心眼里就希望儿子能接过父亲种茶的担子,把小湖水仙茶一代代守护并传承下去。

黄水英的儿子黄礼福自1974年初中毕业,就到楮林山和外公在一起深耕那片天地。

“死后,把我葬在楮林山下,我要永远守护着这片青山,看到这片茶树。”1977年,79岁的黄仁盛临终前,拉着亲人的手再三叮嘱。

黄礼福没敢忘记外公嘱托,1984年起至今,扎根大湖村30余年,并任农业技术员和村骨干。从生产大集体到经济责任制的几十年间,即使茶价跌得很低时,也没动摇黄礼福的初心,始终希望自己和后辈们能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用心经营这片“金叶子”。

子孙传承

黄礼福的儿媳妇黄清清也是土生土长的大湖村人。她从小就与茶叶结下不解之缘。小时候听祖辈们讲水仙母树的故事,跟着奶奶一起挑茶捡梗,耳濡目染喜欢上了茶,对茶叶情有独钟。

“有一次爸爸对我说,当年村里发展农业需要,他当了农业技术员,一干就是几十年,没有精力顾及茶山,现在你有条件了,也有责任做好传承,一定要一心一意做好茶。”儿媳妇黄清清回忆道,她暗下决心要学习发扬曾外祖父黄仁盛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精神,做优做强水仙茶产业。

黄清清师承建阳小白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兴备。2002年她从学校毕业后便开始系统学习茶叶栽培、制作和审评。

2010年,黄清清承包茶园70余亩,开始专注研究岩茶和白茶制作技艺。近年来,研制出清和茗建阳白茶,这款茶叶花香馥郁,甜爽回甘,耐泡度好。其制作的小白茶获得2021年厦门茶叶投资贸易博览会暨首届中国白茶茶王争霸赛银奖。水仙茶白茶喜获2022年“张天福”暨第十九届“闽茶杯”(闽北白茶)金奖。

为了能够更好地对接市场,形成品牌的知名度,推动家乡茶产业发展,黄清清除了承包茶园外,还在积极与其他企业对接合作,希望在茶研修、茶旅方面深入拓展,发展成为集种植、生产、休闲、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基地模式。“作为第四代水仙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我有责任为当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出一份力。”黄清清表示。

截至目前,小湖镇水仙茶种植面积1万余亩,水仙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区319亩,双狮历生态茶园1700亩,产值达1.3亿元。(魏常财 黄兴 施成就)

Tags:

很赞哦! ()

随机图文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