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建阳新闻建阳新闻
建阳“国企联村”助力乡村抱团振兴
简介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麻沙镇的水南村,外看古朴雅致,内里大有乾坤,千亩葡萄园、千年楠木林、百亩党员带富示范基地等一张张名片在“圆梦村”里熠熠生...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麻沙镇的水南村,外看古朴雅致,内里大有乾坤,千亩葡萄园、千年楠木林、百亩党员带富示范基地等一张张名片在“圆梦村”里熠熠生辉。从默默无名,到如今宜居、宜业、宜游,享誉“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水南村的美丽变迁离不开“国企联村”党建联建。
近年来,南平市建阳区打破区域和行业壁垒,探索“国企联村”党建联建模式,推动辖区27家国有企业与57个村党支部结对共建,依靠国有企业在资金、人才、管理、理念上的优势,统筹农村土地、文化、产业等要素资源,在乡村打造精品文旅线路,引入助农项目,努力走出了一条“村企联建、优势叠加、集约发展”的党建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子。
建阳区“国企联村”共建项目-麻沙镇水南圆梦村农产品交易展示中心
组织牵线,村企“结亲”
“现在我们不需要出去打工,水南葡萄价格好、销路通,家里种15亩年均收入能有17万,在景区还有一份额外工资,日子越来越有滋味。”麻沙镇水南村楠木林景区工作人员刘芬媛谈及现在的生活,一脸喜悦。
2022年3月,南平武夷发展集团党委与麻沙镇水南村、江坝村等5个村党支部联合成立“环带建设跨村联建党委”,在水南村正式挂牌,这是建阳区“国企联村”行动开展后成立的首个联村党委。
“与以往结对帮扶不同的是,国有企业不再是单向‘输血’,而是主动融入农村发展,帮助谋划项目,提升村集体‘造血’能力。”南平市建阳区委组织部部长张田怡表示。
在“国企联村”行动中,南平市建阳区聚焦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在全区成立了7个功能型“跨村联建党委”,并实行规范化、项目化、公司化的运作模式,通过一事一议、项目清单、领办公司等做法,统筹区域内各类资源,让国有企业出资金、管理技术,联建村出资产、资源或劳动力,集约化发展产业项目,打造特色品牌,共享发展收益。
“跨村联建党委为农村发展带来了新活力。”水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蔡东明说,“水南村享受了抱团发展的红利,也要借力推动兄弟村发展,依托水南圆梦村平台与农产品交易展示中心,拓宽了扁溪草莓、江坝淮山、江坊鹿茸酒等8个村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建阳区烟草公司支持的崇雒乡片区烟后稻制种产业项目
产业兴村,项目富农
“原来我们这里是边缘化的落后乡镇,进乡就是‘死胡同’,出乡必走‘回头路’,路上的家禽比人多;如今我们路通了,来游玩的人也多,大家的腰包鼓起来了,日子也越来越好了。”崇雒乡崇雒村老党员叶嫩嫩回忆以前的景象感慨地说。
崇雒乡把握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机遇,打通出乡交通堵点,借助建阳区开展“国企联村”行动契机,乘势而上,探索实行国企联村“整乡推进”模式,推动全乡6个村与区烟草公司和林业集团结对共建。在联建单位的牵线下,引进2家有实力的制种公司,探索“烟、稻、种”协同发展的农业综合开发模式,流转崇雒村和周边村2000多亩土地,打造国家级“烟区产业”综合体。
“去年我们3000平方米高标准密集型烤烟房群,建立起了1500亩的烟后稻制种基地。人气还越来越旺,烤烟房都供不应求了!”崇雒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龚进南高兴地算起账:我们在确保耕地‘非粮化’的同时提高村民收入,烟后稻制种产业项目落地首年,种烟收益产值825万元,烟后稻制种产值达到了1350万元,村民收入增加了100余万元,也实现了百万村财梦,同比上年翻了一番。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近年来,建阳区在推进“国企联村”行动中,将“建设一批稳定的产业发展项目”作为首要任务,引导联建国有企业根据自身产业特点和结对共建村发展需求,找准双方利益结合点,通过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以销促产、资源盘活等方式开展合作。2022年以来,建阳区先后谋划实施“国企联村”共建项目26个,总投资3.2亿元,每年可助推联建村集体增收6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明显增强。
授渔育才,携手共富
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不仅掌握了一项谋生技能,年收入增长到12万元,还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家庭工作两头都能兼顾。”潭城街道考亭村建盏拉坯师林银福一边拉坯一边笑着说。
考亭村是征地村,原有不少待业村民,且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再就业技能。如何让待业村民拥有一技之长?在建阳区委组织部牵头下,城投集团党委与考亭村党支部结对共建,依托城投集团的旅游、文化产业、技能人才等资源,建立“国企联村建盏拉胚”技艺培训基地,为农村党员、失地农民等免费提供建盏烧制、直播带货等各类技能培训服务。同时,成立人力资源(劳务)公司,帮助整合招聘信息,积极引荐经过培训后的待业村民到合适的岗位就业,从中收取合理的中介费,实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家庭经济收入双赢。截至目前,共举办了12期技能培训班,培训村民约580名,已引荐360余人进城就业。
国企联村行动,不仅着眼于资源共享,还注重以人才振兴引领支撑乡村振兴。建立村企人才“双向联培”制度,通过“名师带徒”,帮助共建村培育村干部、党员“带富先锋”70余名;组建67人“农技人才”顾问团和16支技术服务队,指导共建村打造小白茶、草莓、桔柚等“一村一品”产业基地……近年来,建阳区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注重培育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引导国有企业不断把人力人才、管理技术、优秀理念等各项资源送到农村,通过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让村民可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致富。
村企手牵手,共筑致富梦。“国企联村”不仅给村里带来了产业项目,还吸引年轻人回村发展。村民们欣喜地看到变化。以党建为引领,资源还在源源不断向农村集结,播撒下乡村振兴的希望。(范子明)
Tags:
很赞哦! ()
随机图文
建阳:产业发展打开新“桔”面
科技特派员制度起源于南平,逐步推广到全国各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导和推动发展的一项农村工作机制创新。1998年10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深入仁山村调研,曾强调道:“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为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调研指示精神,鼓励农业科技人员“高位嫁接,重心下移”。1998年底,南平市委市政府结合本市实际,积福建省首批“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名单公布
昨日获悉,福建省侨联确定20家单位为第一批“福建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南平市建阳区考亭书院入选。建阳考亭书院全貌位于建阳区的考亭书院(原名沧洲精舍)是中国古代(南宋时期)杰出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朱熹亲手创办的4所书院中的最后一所书院,是朱子考亭学派的诞生地和重要标志,也是300多万朱子后裔寻根谒祖的心灵家园,现已成为海内建阳区开展全民健康网格化服务——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
7月4日,建阳区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六周年宣传暨全民健康网格化服务——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活动现场,来自南平市第一医院、建阳第一医院和建阳中医院的医护人员为群众提供“简、便、验、廉”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同时通过多样化和趣味性的互动体验活动营造珍视、热爱、发展中医药的良好社会氛围。现场宣传活动结束建阳区崇泰街道:童年童趣“童”过快乐“六一”
5月25日上午,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建阳区崇泰街道童子山社区联合建阳区发科局,省储粮公司建阳储备库、蓝精灵幼儿园等单位,共同开展以“童年童趣、快乐六一”为主题的儿童节活动,39个家庭欢聚在童子山社区门前,庆祝着“六一”儿童节的到来。“家长和小朋友们记住了吗?数四拍我们就把小朋友抱起,换下一个小朋友哦。”在蓝精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