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建阳新闻建阳新闻

张建光:做好“新活用”文章 让千年文脉奔流不息

水吉镇2024-07-02建阳新闻人已围观

简介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是守护民族和国家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南平作为福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原文化入闽的主要通道,特定...

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是守护民族和国家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南平作为福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原文化入闽的主要通道,特定的文化和地理“土壤”,孕育了史传久远、资源丰富、形态多样的文化遗产。朱子文化、闽越文化、武夷茶文化、建盏建本文化等均发源于南平,全市现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街名镇名村29个,不可移动文物点3920处、文物保护单位632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91处,武夷山更是全国仅有的4个、全世界39个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之一。

南平市委、市政府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从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高度,深刻认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以保护挖掘为核心,以传承弘扬为重点,以活化利用为抓手,逐步构建起保护有力、管理有效、创新发展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特别是在朱子文化传承发展上探索出“一区五工程”的新路径,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南平经验”,进一步确立“第二个结合”首提地的历史方位,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保护第一,坚守挖掘保护“基本点”

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南平颁布施行《南平市革命旧址保护利用条例》,出台《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编制《闽北优秀传统文化实施纲要》,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擦亮历史文化遗产“金名片”。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闽浙木拱廊桥、万里茶道两个项目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成功创建城村汉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省级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北苑御焙遗址、御林亭窑、朱熹墓、张山头红军墓等文化遗存保护修缮项目顺利推进。

守正创新,找准活化弘扬“切入点”

深化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等合作,成立中华文明武夷研究院,成功举办两届考亭论坛和首届武夷论坛,深挖以朱子文化为代表的闽北优秀传统文化“富矿”,突出时代性、理论性和前沿性,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机理。坚持用更加通俗易懂、更加生动有趣的载体促进闽北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弘扬,打造《朱子之歌》等精品演艺项目,出版《朱子故事一百集》等书籍,创作《漫画朱子》等漫画视频,编撰、录制2432集以朱子文化、建本文化、宋慈文化等为主题的音频在喜马拉雅平台展播,不断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日常生活中听得见、看得到、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文化符号。

赓续文脉,握紧传承教化“着力点”

着力发挥以文化人优势,推动资源禀赋有效转化为传播动能。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技艺传承和挖掘推广,支持非遗传承人收徒传艺、著书立说,建成非遗展示馆、非遗体验馆、技艺传习所等130余个,推动朱子文化、武夷岩茶、建窑建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和合理利用。省级非遗朱子“四礼”在民间活态传承,每年固定时间举办,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朱子文化进校园”精选优秀教案在全市推广,朱子文化系列教学成果在党政干部培训班中应用。“千年文脉·活源毓秀”朱子文化演讲诵读比赛吸引近万人参与。推出一批朱子卡通形象公益宣传海报,全方位融入城市文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教化作用进一步显现。

踔厉奋发,突破文旅融合“增长点”

在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的基础上,突出谋划“环武夷山国家公园朱子文化旅游带”项目。2020年至今,累计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6.2亿元支持武夷山市、建瓯市、政和县等地朱子文化项目建设。围绕“朱子、茶、盏”等,打造了世遗探秘、世界茶乡体验、朱子文化研学等主题文旅线路,推动武夷梦华录、“武夷·茶世界”、印象建州、相声新势力等一批文旅新业态产品竣工投产,武夷山度假区滨溪街区、建阳考亭度假区被评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持续提升南平文旅话题热度,举办“浪漫武夷,风雅茶韵”茶文旅活动、中国(建瓯)美食文化旅游节等几十场具有闽北文化特色的宣传营销活动,话题阅读量近10亿次,实现文化浸润旅游、文化生活沉浸体验,吸引更多游客走进南平、认识南平、感受南平。

可以说,南平市在财力较为薄弱的基础上,不等不靠、砥砺前行,交出了高质量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南平答卷,为赓续中华民族历史文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了新的贡献。未来南平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要有更高的站位、更新的举措、更实的保障,切实推动闽北优秀传统文化新起来、活起来、用起来。

在新起来上,首先要深化研究阐释,加强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巩固发展好“第二个结合”首提地的历史方位;其次要发挥好中华文明武夷研究院作用,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阐释朱子文化、茶文化、闽越文化、建盏建本文化等闽北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当代价值,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第三要推动创新表达,积极探索历史文化遗产更富创意的“打开方式”,运用现代表达形式将深奥的文化历史、技艺、理念等转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让文物活起来,让史料会说话,让文脉传下去。

在活起来上,一方面,要发挥武夷山“双世遗”、国家公园品牌、朱子故里、乌龙茶红茶白茶发源地的优势,围绕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以文旅融合为重点,坚持系统化规划、整体性联动、项目化运作,有效整合区域资源,通过以点带面、区域联动、全面提升,打响“在南平看见美丽中国、文化中国”品牌。另一方面,要着力在文化遗产的数字传播上下功夫,比如南平市正在筹建的“双世遗”博物馆、考亭书院朱子书房,应把数字化融入展览展示过程中,为广大公众构建穿越时空与古人先贤对话的媒介,让“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不再仅仅是史书中泛黄的记忆。

在用起来上,一方面,要注重运用中华传统美学推动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在保护中发展,以珍爱尊崇之心呵护宗祠、古屋、碑帖、雕刻以及家训、礼仪、民俗等闽北大地的“真宝贝”,同时将音乐、油画、陶艺等艺术生活带进村庄,引导人们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山水田园之间发现美、感触美、享受美,让传统村落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文化+”模式,将文化传承与文明创建、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相结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自然风光、景区打造、产品策划、旅游服务深度融合,把丰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转化为创意资源、文化产品、文旅业态,在传承发展中活化利用。

希望未来南平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能进一步加深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理解,真正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从而增进人们的保护意识,形成人人传承发展闽北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让闽北文化遗产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百花园中绽放更多绚丽光彩。

(作者系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朱子学会顾问、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原载《海峡通讯》2024年第12期|6月下)

Tags:

很赞哦! ()

随机图文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