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南平新闻南平新闻

文化中国行|古闽时期“鸟语禽声”遗存

水吉镇2024-09-02南平新闻人已围观

简介建州方言八音,是闽江上源的溪河流域所分布的县邑交流使用的方言及其艺术品种,以建州衙门驻跸之地(今建瓯)城区语音为标准语音。建州方言分为有语音有文字的词句与有语音无文字的话语两部分。凡有语音有文字的词汇,其字根均来自古代中原的迁徙移民,其语音则是闽越族古语和古汉语融合演变的产物;凡有语音无文字的话语,大多是古闽族与闽越国“鸟语禽声”的遗存,需要书面记叙时,只能采用汉语拟音字,再行注释与意译。在清代以

建州方言八音,是闽江上源的溪河流域所分布的县邑交流使用的方言及其艺术品种,以建州衙门驻跸之地(今建瓯)城区语音为标准语音。

建州方言分为有语音有文字的词句与有语音无文字的话语两部分。凡有语音有文字的词汇,其字根均来自古代中原的迁徙移民,其语音则是闽越族古语和古汉语融合演变的产物;凡有语音无文字的话语,大多是古闽族与闽越国“鸟语禽声”的遗存,需要书面记叙时,只能采用汉语拟音字,再行注释与意译。

在清代以前,建州方言无书面文字记述。到了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有个叫林端材的人,编了一本《建州八音》,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刻印出版,这是第一本关于建州方言的书。收录了清乾隆年间建州方言的声、韵、调和字的读音。共有八个音调。“八音”之名由此而来。二百多年来,此书翻印多次,至今还有人拿它作“因音识字”的工具书。不过,现在细辨8个声调,因第二声与第六声同调,实际上这本书里只有7个音调。现代汉语拼音只有四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且是在韵母的上方分别以“ˉ、ˊ、ˇ、` ”作为标识,无法体现建州方言的所有声调,方言专家、学者通常是用汉字记载词句后再用国际音标及其调值来记音,或在该字注音后的()内用阿拉伯数字标调。

建州方言八音的传统艺术形式有:谚语、口彩、花仔(歌谣:民谣、童谣)、顺口溜、俚语(俗语)、估对子(谜面与谜底对应的猜谜)、成语、歇后语、对拳(划拳)、建瓯唱曲子(一种曲艺)、讲故事(说书)、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

建州方言八音的主要价值有:1.古今语音演变的研究价值。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这里的“斜”,现代音是读xié,古代的读音是xiá,而建州方言语音读作:qiɑ。古汉语和建州方言的韵母都是iɑ。2.延袭古汉语方言用词的凝练缩简价值。建州方言八音书面语用词跟古汉语一样简练,原因是古代大多用竹筒书写,字数越少、越简练越好,以减少“书”的卷数和重量。如现代汉语“没有”,建州方言是“冇mǎo”;现代汉语“水植空心菜”,建州方言是“水蕹”等等。字数少了一半。3.古今语音的考证辨析价值,以保持方言文艺作品的古韵味。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里的“更”是“再”的意思,建州方言语音要读作ang。

建州方言八音,在民间都有所传承,继续为时势和社会服务,有的形式,如:口彩、花仔(歌谣:民谣、童谣)、估对子(谜面与谜底对应的猜谜)、建瓯唱曲子(一种曲艺)、讲故事(说书)、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还有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从清代第一代建州八音林端材,生卒年月不详,清朝乾隆六十年(1795)刻印出版《建州八音》算起,目前已传承发展到第五代,其中主要群体为第三代吴雪灏,祖辈数代世居建州城。大学毕业,独立撰著、自费出版175万字的建州方言八音工具书《建州方言文读与白读词组语音汇注》;在国家出版资金支持下,与他人合作撰著出版了《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建瓯》专著,以国际音标及其调值体现方言的字、音、意,且扫描书中二维码便能呈现音像视频。

建州方言八音第四代传承人赵小红,福建师大音乐学专业毕业,建瓯市音乐家协会会长、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群众文化研究馆员,擅长建州方言歌词与曲艺“建瓯唱曲子”唱词的谱曲,为《杨明劝妻》《我是小人物》《风水金山万木林》等多个“建瓯唱曲子”曲目的唱词谱曲。著有《建瓯唱曲子探研》及其《九节金龙鞭》。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2023年10月建州方言八音被列入南平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文图由建瓯市文化馆提供)(本组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Tags:

很赞哦! ()

随机图文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