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南平新闻南平新闻

让“成功”走向大众 让历史照亮未来——纪念郑成功诞辰400周年暨郑成功晋封“延平王”366周年系列活动侧记

水吉镇2024-09-06南平新闻人已围观

简介让“成功”走向大众 让历史照亮未来——纪念郑成功诞辰400周年暨郑成功晋封“延平王”366周年系列活动侧记8月28日至30日,由两岸同胞民间交流促进会主办的“成功启航 向海而兴,南平纪念郑成功诞辰400周年暨郑成功晋封‘延平王’366周年系列活动”在延举行。150多名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齐聚延平,共同纪念郑成功的伟大历史功绩。文艺晚会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再现郑成功受封“延平王”的历史场景“延平条陈”

8月28日至30日,由两岸同胞民间交流促进会主办的“成功启航 向海而兴,南平纪念郑成功诞辰400周年暨郑成功晋封‘延平王’366周年系列活动”在延举行。150多名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齐聚延平,共同纪念郑成功的伟大历史功绩。

文艺晚会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再现郑成功受封“延平王”的历史场景

“延平条陈”掷地有声,精炼话语构建青年英雄的军事方略;大洲扩军演武,日后名扬四海的“海上雄师”初见雏形;“延平王”封号加身,“延平”二字伴随郑家军的足迹传遍世界……延平区是郑成功军政生涯的起点地、驱荷复台的战略策源地、“延平王”的封号地、“延平条陈”的诞生地。如何让“成功故事”活起来?28日晚,精彩纷呈的文艺晚会交出系列活动第一张答卷:让历史人物“活”起来!

依托现代数字技术,取自画卷的郑成功“数字人”与演员展开互动,铺开三百余年前“北郑成才,南郑成功”的历史画卷。舞台上栩栩如生的身影或是与后生交流平定海疆之道,或是接下“延平王”封号后直抒爱国之志,或是伴着战胜鼓声驰骋疆场、所向披靡。晚会节目借助新时代科技手段,对“大洲练兵”“延平封王”等经典故事进行精彩演绎,引发现场观众点赞:“现代技术与古老文化在这场晚会中实现了完美结合!”

古今交融的演出方才落幕,光影交织的剧作马上登台。29日,纪录片《郑成功·延平光辉岁月》在两岸同胞见证下举行开机仪式,将“延平王”的青年壮志收入方寸胶卷之间。

文艺晚会上,表演峡阳战胜鼓。 (陈忠 摄)

“虽然郑成功在这里停留的时间不到一年,但这短暂的时间意义非凡。离开延平时,他已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和军事家。”编剧郑健龙表示,该纪录片将尽可能真实地还原郑成功在延平度过的岁月,展现他锤炼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希望这部纪录片能够通过郑成功的形象,为当下的青年一代树立工作、学习的榜样。”郑健龙说道。

让“成功”走向大众,让大众走向成功。除大众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外,丰富的著作、书画艺术创作也为延平挖掘成功文化、搭建两岸合作交流桥梁贡献力量。

“在台湾,有非常多纪念郑成功的‘延平’地名,能够从中深刻感受到两岸同根同源的紧密联系。同时,这也让我意识到,作为延平人,我有责任写好成功文化。”提及此次活动期间首发的《延平与成功文化》,书籍作者、南平市郑成功研究会荣誉会长张水源难掩激动。他告诉记者,该书包括郑成功在延平、闽北地区的经历和有关论述,以及海峡两岸民间交流的工作纪实等,希望通过深入推进成功文化研究、交流,延续“两岸一家亲,闽台‘延平’亲上亲”的佳话。

成功文化的牵引,不仅使银台山、大洲岛等成为成功文化研究学者的采风、学习备选地,也为延平打开了对外展示生态、旅游、文化丰富魅力的新窗口。

28日晚的文艺晚会上,茶洋窑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工坊茶洋窑创办人刘国华展示了以战胜鼓为设计灵感的“成功杯”,引发众多关注。30日,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们走进位于大横镇的茶洋窑非遗技艺研习点刘工坊,这里的各色作品和通天龙窑令众人直呼“收获意外之喜”,不舍离开。“原来茶洋窑能有这么美丽的纹路,真是‘一盏一宇宙’!”从海峡两岸专家学者的感叹声中,足可见茶洋窑这一“延平限定”的迷人魅力。

嘉宾仔细端详茶洋窑器具

攀登三千八百坎,聆听“坎坎出黄金”的传奇故事;抚摸参天杉木,探访“绿色金库”的发展路径……“重走成功路”,既是追寻民族英雄三百余年前留下的奋战印迹,更是一次延平魅力的“寻味之旅”。“因为延平,所以成功;因为成功,彰显延平。”随着延平进一步挖掘郑成功文化历史底蕴,擦亮延平成功文化新名片,相信将有更多来自五湖四海的郑氏宗亲、专家学者因“延平王”而相聚延平,在深入采风和近距离接触中,爱上这座城市的山水韵律和人文之美。

Tags:

很赞哦! ()

随机图文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