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南平新闻南平新闻
端牢“饭碗” 守牢底线
简介瑶理美丽田园综合体为闽台合作项目,位于邵武市水北镇龙斗村,其依托342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月光米生产基地,并通过探索“农业+文旅”的新田园主义建设模式,打造以审美体验、农事体验、乡村娱乐、农业展览为主题的打卡点,促进产业融合。 (陈可 刘建飞 摄)煦日和风,秋意盎然。广袤的闽北田野上,一垄垄黄青相间的水稻长势喜人,像给大地铺上了“地毯”;一棵棵玉米苗整齐列队,迎风招展……枝繁叶茂的农作物,传递着丰收的
瑶理美丽田园综合体为闽台合作项目,位于邵武市水北镇龙斗村,其依托342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月光米生产基地,并通过探索“农业+文旅”的新田园主义建设模式,打造以审美体验、农事体验、乡村娱乐、农业展览为主题的打卡点,促进产业融合。 (陈可 刘建飞 摄)
煦日和风,秋意盎然。广袤的闽北田野上,一垄垄黄青相间的水稻长势喜人,像给大地铺上了“地毯”;一棵棵玉米苗整齐列队,迎风招展……枝繁叶茂的农作物,传递着丰收的希望。
仓廪实,天下安。
粮食,国计民生的基石,国家安全的底线;南平,农业大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省的四分之一,被誉为福建粮仓。这十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将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端牢中国饭碗”的要求,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粮食产业发展,坚持落实粮安党政同责原则,紧紧围绕“稳粮、增收、提质、保安全”原则,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紧抓粮食生产不放松,稳定粮食产能、优化粮食布局、提升粮食品质,不断加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科技兴粮的服务水平,实现了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闽北大地勾勒出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绚丽画卷。
耕地是稳粮保供的核心,确保其种粮属性是实现全年农业增产丰收、保障百姓“米袋子”的重要基础。
一直以来,南平市从“地”这个根子上做文章,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着力抓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加快耕地质量调查监测网络建设,强化耕地“非粮化整治”,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土地进行集中流转,开展“齐心共耕希望田”活动整治撂荒地,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提升粮食产能。
目前,全市耕地总面积达290.9万亩。十年来,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累计完成3368.35万亩、产量累计完成1334.13万吨。
并且,南平市还在优化耕作制度上做文章,鼓励和引导农户发展再生稻,今年全市发展再生稻7万亩,可增加粮食产量2.45万吨以上;在轮作方式上下功夫,鼓励发展烟—稻、菜—稻—菜、菌—稻、稻田鱼等多种种养生产模式,今年全市推广烟—稻轮作面积23.8万亩,较单一种植粮食作物效益提高5倍以上。
种植和利用绿肥培肥地力,是用地、养地、改良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稳产农田、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全市种植紫云英绿肥累计完成225.38万亩,商品有机肥推广累计完成223.52万亩,完成稻草秸秆还田一千万亩以上;2016年-2021年化肥使用量年均减少3%以上,有效促进化肥减量增效措施落实,保证粮食安全生产。
与此同时,南平市严格执行国家粮食相关补贴政策,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落实《关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九条措施的通知》和出台《南平市2022年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若干措施》等扶粮惠农政策,培育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引导鼓励其多种粮、种好粮,提升种粮效益。
截至目前,全市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7554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4家、省级示范社224家、市级示范社333家、县级示范社306家;培育家庭农场3273家,累计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育4万多人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为支撑。
十年来,南平市持续强化农业科技支持,依托省农科院农业专家扎实开展科技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千万行动,全力服务于先进技术推广普及和粮食生产发展;全市共遴选确定主导品种754个,主推技术到位率100%;大力推进“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超额完成省上下达的农机化综合水平目标;粮食种业发展持续创新,每年建立农作物高产、优质、绿色新品种省级核心展示示范片100个左右,展示新品种860个(次),推广优质稻品种200万亩以上。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
为提高供种保障和调控能力,南平市大力支持种子企业建立相对集中、稳定的杂交水稻(含烟后稻)制种基地。目前,全市水稻制种面积达到11.2万亩,其中,浦城县、邵武市的制种面积均在3万亩以上,为争取申报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县市奠定了基础。
同时,南平市积极扶持种子企业做强做优,建立以永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主体、科企合作、科技特派员机制融合的农作物种业研发中心,加快企业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较大生产应用潜力的水稻等作物新品种进入生产应用。
今年,市委、市政府把种业创新列入乡村振兴“四大行动”之一,制定了《种业创新行动方案》。市农科所完成6个水稻品种申报审定工作,其中5个水稻品种通过福建省初审,推荐13个优质稻新品种参加国家、省区域试验或联合体试验,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水稻种子企业,为全市粮食生产安全奠定种质基础。
仓廪殷实,是国家之福,也是百姓之盼。唯有守住管好福建粮仓,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让老百姓的“米袋子”充足,方能端稳自己手中的“饭碗”,肩负起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卢国华 陈登辉 吴彦)
Tags:
很赞哦! ()
下一篇:打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随机图文
“希望用音乐形式把朱子文化推向世界”——专访《大儒朱熹》主创团队
3月4日,中央歌剧院的排练厅里不时传出动人旋律,或是低吟浅唱,或是诗词诵读……来自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福州海峡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合唱团的演职人员和多位知名艺术家正全情投入地排练《大儒朱熹——走进朱子大型交响咏诵会》。5日,他们将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式演出,在全国两会期间为北京观众带去一场讲述朱子文化深厚内涵的顺昌要闻 | 南平顺昌:学思想见行动 立足实践促发展
大武夷新闻网讯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顺昌县各部门按照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部署要求,发挥独特优势,细化指导工作,切实把调查研究与为民办实事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主题教育落到实处。日前,顺昌公路事业发展分中心根据前期调研,对国道528线垄下中桥和张墩村两处事故多发路段别样“六一” 一样精彩
5月31日,南平市东山小学举办第十届孝德文化艺术节暨庆“六一”“新时代好少年”表彰活动。活动通过乐器演奏、歌舞表演、诗朗诵、大合唱等形式,展现出新时代好少年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弘扬朱子孝德文化的高尚情操。图为演出现场。 (林露宁 摄)6月1日,以“邂逅善良润童心,向阳而生沐党恩”为主题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在政和县西津畲延平要闻 | 延平区市场监管局: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两个责任” 示范单位建设
大武夷新闻网讯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三争”行动和南平市委“五增”目标,今年以来,延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按照延平区委区政府相关工作部署,高质量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争先争优争效,营造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着力提升辖区食品安全治理水平。全面铺开,规范操作指导辖区A、B级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挂牌公示,任命食品安全总监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