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南平新闻南平新闻

青山依旧在——追忆楮林山上“不老松”黄仁盛

水吉镇2022-12-15南平新闻人已围观

简介题记:华东区农业劳动模范黄仁盛虽然已经辞世多年,但他“将荒山变宝山”的传奇故事依然在建阳区小湖镇广为流传。他那并不宽厚的身板所体现出的信仰力量和艰苦奋斗精神,最是让人感动。60多年前的楮林山,乱石嶙峋、杂草丛生、荒无人烟,年近花甲的黄仁盛创建耕山队,扛着锄头上山垦荒;60多年后的楮林山,树木成荫、鸟啼虫鸣、满眼生机,大湖村村民依靠着绿水青山的哺育,安居乐业。在建阳区小湖镇大湖村,一说起村里的楮林山

题记:华东区农业劳动模范黄仁盛虽然已经辞世多年,但他“将荒山变宝山”的传奇故事依然在建阳区小湖镇广为流传。他那并不宽厚的身板所体现出的信仰力量和艰苦奋斗精神,最是让人感动。

60多年前的楮林山,乱石嶙峋、杂草丛生、荒无人烟,年近花甲的黄仁盛创建耕山队,扛着锄头上山垦荒;

60多年后的楮林山,树木成荫、鸟啼虫鸣、满眼生机,大湖村村民依靠着绿水青山的哺育,安居乐业。

在建阳区小湖镇大湖村,一说起村里的楮林山,就会提到黄仁盛这个名字。虽然黄仁盛已辞世45年,但他“将荒山变宝山”的传奇故事在当地依然广为流传。

12日,记者来到大湖村,沿着黄仁盛留在楮林山上的一行行脚印,感受着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

扎根楮林山的“不老松”

驱车穿过一片高标准农田,便来到楮林山脚下。放眼望去,山上杉木、毛竹、茶树郁郁葱葱,满目苍翠。

“黄仁盛是我的叔公,1956年我从部队退伍,第二年就跟着叔公上山垦荒,山上山下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今年85岁的大湖村村民黄礼聪回忆说。

解放初期,大湖成立初级社,黄仁盛被村民推选为社长。那时的大湖粮食短缺,村民们常常吃不饱,穿不暖。身为社长的黄仁盛常常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难题。

每天望着眼前光秃秃的楮林山,他便想:若是这山上有吃不完的粮食,该有多好呀!

想到不如做到。1955年,57岁的黄仁盛向社员发出开山绿化、植树种茶、套种耐旱杂粮的倡议。

楮林山坡陡崖高,到处是荆棘乱石。种什么?怎么种?面对社员的种种困惑,黄仁盛持着“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让荒山变金山银山”的信念,只身一人上山开荒。

住草棚、吃杂粮,寒暑不惧、风雨无阻,几年下来,他用坏了20多把板锄、山锄。

黄礼聪说:“叔公艰苦奋斗的精神感动了大家,越来越多的村民拿着锄头、带着铺盖上山,植树种茶、种杂粮、种药材。大家还成立了耕山队,并推选叔公当队长。”

银锄挥舞,赶走昔日遍野荒凉;汗水浇灌,迎来今朝满目青葱。

在黄仁盛的带领和耕山队的努力下,楮林山300多亩茶山渐成规模,年景好时,收获优质水仙茶7000多公斤、杂粮7500多公斤、药材1800多公斤,荒山变成了宝山,唱响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乐章。黄仁盛也被当地村民誉为“楮林山上不老松”。

1958年10月,60岁的黄仁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他的干劲更足了,先后8次被评为县、地、省和华东区农业劳动模范。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它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它不怕风吹雨打,它不怕天寒地冻,它不摇也不动,永远挺立在山岭。”这首“红歌”唱出了黄仁盛的革命情怀,唱出了他的奋斗精神,以及他对家乡土地的挚爱。

1961年2月,中共建阳县委作出《关于在全体党员和干部中开展学习共产党员黄仁盛的决定》,号召全县人民学习黄仁盛同志的革命精神。黄仁盛的事迹不仅极大鼓舞和带动建阳农村、闽北山区农民耕山种树、绿化环境,也得到了国家以及省内主要媒体的表扬。1961年11月,福建日报头版刊发长篇通讯《楮林山上不老松》及评论《革命的乐天派》。同年12月7日,人民日报将上述两篇文章全文转载刊发。此后,闽北报陆续刊发了《千年荒山翻了身,茶桐果杉竞争春》《建阳开展学习黄仁盛活动》《黄仁盛归队以后》《比起黄仁盛我还差得远》等报道。

1977年6月,黄仁盛因病辞世,终年79岁。临终前,他拉着亲人的手叮嘱道:“我死后,就把我埋在楮林山下,我要守着这片青山。”他犹如林海中的一片绿叶,编织着绿色的永恒。

“不老松”岁老却根系壮

南浦溪畔,楮林山上,水仙茶树接受着雨露的滋润。

大湖启兴茶厂65岁的负责人黄启兴沏上水仙茶,一杯入口,馥郁芬芳,青翠的山、清澈的水,仿佛就在眼前。

“大湖村是中国水仙茶发源地,水仙茶是小湖的特色产业,现在全镇的茶企及各类茶叶合作社有40多家,茶叶年产量500多吨。”黄启兴说,黄仁盛当年在楮林山上开荒,种树种茶,也许是预见到了茶产业今后的发展。

1956年,经过一年多艰苦垦荒,黄仁盛在楮林山上种上大量的茶苗和番薯,但因劳力不足和管理不善等原因,茶苗枯萎,番薯歉收。

1957年春,充满干劲的黄仁盛再次上山,不仅开垦出新的三十亩茶山,还把之前开垦的三十亩山地一并种上茶苗和番薯。

“叔公他虽然不爱说话,但是干活很勤劳、很认真,也懂得学习。”黄礼聪说,艰苦的生活环境、高强度的劳动都没有难倒黄仁盛,最让他为难的是缺乏新技术,茶叶产量低、效益差。“叔公通过仔细观察,认真学习,摸索出一套种茶的技术,并选用水仙茶良种。”

就这样,茶叶产量不断提高,从一年采一季变成一年采三季,每年每亩茶山可产茶50多公斤,改变了过去“四年剪尾,五年小采”的低产状况。

与此同时,为提高茶叶的质量,社里决定在山上建茶厂,就地采茶,就地制茶。于是,黄仁盛又自告奋勇担负起工艺最高的筑炭窑工作。

刚开始筑炭窑时,他失败了七八次,才把炭窑筑好。之后,他先尝试烘焙采收的中药材姜黄,再亲手炒茶青、焙茶,终于成功制出大批一等茶。

得益于楮林山的开发,大湖村经济发展迅速,一度成为各地学习的榜样,纷纷到村里取经。

时过境迁,黄仁盛带着耕山队开出的茶山已变成杉木林或毛竹林,但其“种”下的绿色发展理念已茁壮成长。

小湖镇党委书记叶强介绍说,近年来,小湖镇围绕构建“两区三宝四美”发展格局,加快实施“1+2+5”发展策略,即瞄准建立“中国水仙茶文化示范地”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区”的核心目标,聚力规划、落实“两大抓手”,攻坚人才促动、品牌推动、产业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五大行动”,持续探索“小湖水仙”品牌价值实现路径,推动小湖水仙茶等产业高质量发展。

漫步镇区,但见主干道完成“白改黑”及拓宽改造,路面干净整洁,店铺林立;南湖生态公园、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小湖村民活动中心等民生设施惠及全镇群众。

“不老松”种子已生根发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本期故事的主人公黄仁盛便是一个将艰苦奋斗贯彻到底的人……” 一有时间,小湖镇红色宣讲员周林煊就会重温宣讲内容。

1993年出生的周林煊是一名党群工作者,最初他对黄仁盛及其故事并不熟悉,直至他加入宣讲队,深入收集了黄仁盛的故事后,便由衷地佩服这位老党员。

“每一次重温黄仁盛老人的故事,都会被他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精神所感动。”周林煊说,“我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时刻向黄仁盛老前辈看齐,切实做到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更好地为村民服务。”

走进小湖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党员政治生活体验馆,乡村振兴板块上张贴着一张1961年拍摄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精神矍铄的黄仁盛与村里的年轻人在楮林山上交流,大家笑得是那么开心。

“叔公为人和善,就算我们事情做错了,他也只是严肃耐心地告诉我们要怎么做才对,从不乱发脾气骂人。只要他在,大家就觉得有主心骨。”黄礼聪如是说。

今年65岁的黄礼福是黄仁盛的外孙,在他的记忆中,外公常年吃住在山上,把后半辈子献给了大山。受外公影响,他扎根大湖村,当过村干部、支委、村支书,如今还担任村里的报账员。

“1974年,我初中毕业后就跟着外公上山了。外公曾说过,不好好劳动,就对不起党和政府。我在山上陪伴外公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3年,外公一心为公的行为对我影响很深。”一说起外公黄仁盛,黄礼福的眼眶中就泛起泪花。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切,也是各地生动的发展实践。

黄仁盛当年播下的种子已然萌发:大湖村造林护林面积达1.08万亩,成为真正的绿色生态村;楮林山上毛竹林、杉松林郁郁葱葱,栽种的第一批杉木已用来建造学校,卖出的杉木款用来架设自来水管,建设村民福利设施……2016年,小湖镇大湖村村委会在楮林山立碑纪念黄仁盛。

在黄仁盛事迹的影响下,小湖镇人民开荒植树种茶。截至目前,小湖镇水仙茶种植面积1万余亩,水仙茶树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区319亩,双狮历生态茶园1700亩,产值达1.3亿元。小湖镇先后获评“福建省生态乡镇”“福建省绿色乡镇”“福建省文明乡镇”,获得由第一财经发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80家主流媒体联合颁发的“中国最美村镇——乡村振兴榜样奖”。

2015年4月13日,闽北日报一版头条刊发《宛如平常一首歌——寻访建阳区大湖村黄仁盛开荒造林的足迹》;2015年5月,《福建支部生活》杂志刊发长篇报道《白发红心绿满山——共产党员黄仁盛先进事迹追记》,赞扬了他“革命乐观主义”的奋斗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都不能忘记老一辈的艰苦奋斗。”大湖村省派驻村第一书记饶晓勇表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要学习黄仁盛同志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精神,当好生态建设的守护者、绿化荒山的战斗者、森林树木的守护者,加快推动‘好风景’走向‘好经济’、迈向‘好生活’,全方位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地。”

满目青山夕照明,伏枥仍存万里心。黄仁盛虽已经辞世,但是他留在楮林山上的一行行脚印,不仅常留在小湖的土地上,也必将常留在群众的心中,常留在革命的史册里。(卢国华 江苏闽 邱晴)

Tags:

很赞哦! ()

随机图文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