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南平新闻南平新闻

南平市积极打造全域科技治超“样板”:织牢“一张网” 治超更“智慧”

水吉镇2023-04-15南平新闻人已围观

简介货车没有经过检测站,路面上也没有交通执法人员设点稽查,但道路前方的电子显示屏已提示货车司机超限运输。这是我市科技治超的常态。违法超限超载运输是交通的顽瘴痼疾,导致公路陷入前修后坏、屡修屡坏的怪圈,甚至引发路毁桥塌的重大事故,因此被认为是公路安全的“第一杀手”。如何啃下车辆超限超载治理这块“硬骨头”?日前,记者走进南平市治超监测监控指挥中心,了解我市如何以科技引领,持续提高精准治超水平。“从大屏幕上

货车没有经过检测站,路面上也没有交通执法人员设点稽查,但道路前方的电子显示屏已提示货车司机超限运输。这是我市科技治超的常态。

违法超限超载运输是交通的顽瘴痼疾,导致公路陷入前修后坏、屡修屡坏的怪圈,甚至引发路毁桥塌的重大事故,因此被认为是公路安全的“第一杀手”。

如何啃下车辆超限超载治理这块“硬骨头”?日前,记者走进南平市治超监测监控指挥中心,了解我市如何以科技引领,持续提高精准治超水平。

“从大屏幕上,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只要违法超限车辆经过科技治超非现场执法点位,系统就会迅速识别车牌,计算该车的轴数、总重、超限量、速度、超限率等。同时,系统快速从正面、背面和侧面抓拍照片,并拍摄视频。这些将直接作为对超限运输车辆所有人、驾驶人或管理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的依据。”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邱玉华介绍,2020年,我市作为全省公路科技治超首批试点之一,在全省率先启动公路科技治超工作。

何为科技治超?科技治超是在公路上建立车辆路面动态检测技术监控系统,在不影响车辆正常行驶的情况下,通过安装电子抓拍系统、动态自动称重设施、告知设施等,完成对货运车辆的称重检测、实时采集,并将数据实时上传至市级治超监测监控指挥中心。

“近年来,随着南平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全市公路路网结构不断完善,公路货物运输运量需求持续增加,货车超限超载现象不可避免。加之交通执法力量薄弱,覆盖范围有限,无法做到全时段和全路网管理,单单依靠以往的人力治超模式已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治超工作,亟需通过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执法,提高执法效能。”邱玉华表示,和传统的固定治超、流动治超相比,科技治超具有24小时不间断、非现场执法、精准化智能化执法等显著优势。

目前,全市已建成车辆路面动态检测监控43处、市级指挥中心1个、县级应用接收终端10个,公路超限检测站电子抓拍系统4套,接入重点货物装载源头称重检测数据6家,基本实现全市科技治超网络全覆盖,初步形成全市科技治超“一张网”。

不仅如此,我市还以公路科技治超试点为抓手,常态化开展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加强源头治超、科技治超、信用治超,形成“源头和路面、现场和非现场、违法处罚和失信惩戒”相结合的治超闭环管理模式。

“依托市级治超监测监控指挥中心,我们实现执法监管可视化、数据采集实时化、证据分拣自动化,并可对接道路运政、公安交管、市场监管等平台数据,有效解决超限管控覆盖难、违法线索发现难、违法证据锁定难、违法案件执行难等问题。”邱玉华说。

据统计,2020年试点工程运行以来,全市共动态检测货车2415.8万辆次,治超非现场执法案件累计办结1.53万起,全市普通公路技术监控卡点路段货车超限率降至0.5%,严重超限超载率下降83.8%;2022年,全市货车超限超载交通事故已降至2起,同比下降71.43%,全市“百吨王”基本消失。

更为重要的是,科技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治超的被动局面。

“以前流动治超,一个治超点需要十几名执法人员三班倒,才能做到24小时值守,不仅执法难度大、人工成本高,还可能引发执法冲突问题。”邱玉华说,科技治超系统的投用不仅实现了“机器换人”,使得治超过程更公平公开,大大提升了执法效率和治超管理水平,能有效遏制恶意冲卡、执法不严等情况,对超限超载行为起到震慑作用。

邱玉华表示,我市目前正在探索推动科技治超平台数据与各领域平台数据共享,积极打造全域科技治超“南平样板”。

 □本网记者 卢国华 通讯员 李炜



Tags:

很赞哦! ()

随机图文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