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建阳新闻建阳新闻

薪火相传 全民共舞——南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之民间力量

水吉镇2024-06-29建阳新闻人已围观

简介行走在闽北大地,总会有莫名的触动。你碰到的南平人,不分南北,无论老幼,他们多半要么和茶相关,要么和朱子相关。薪火相传,全民共舞。南平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有一股特殊的力...

行走在闽北大地,总会有莫名的触动。你碰到的南平人,不分南北,无论老幼,他们多半要么和茶相关,要么和朱子相关。

薪火相传,全民共舞。南平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有一股特殊的力量。他们或是朱子后裔、社会名流,或是非遗大师、文化达人,或是商家、工人,或是社团、学会。他们作为南平丰富文化遗产的传承者、保护者,爆发出异乎寻常的能量。

朱子文化传承 老一辈和新一代

如果没有朱崇实捐出祖宅,今天建瓯的五经博士府、朱文公祠(朱子祖庙)的全面修复可能没有这么顺利。6月6日,建瓯市委书记周靖告诉记者。

朱崇实是朱子学会会长和厦门大学的原校长,更是朱子第28代嫡长孙。2015年,他无偿将祖屋老宅捐赠给市政府,保存延续了历史的文脉,才有了今天的五经博士府、朱文公祠(朱子祖庙)的全面修复和理学文化的传承发展。

朱崇实通过指导、支持并鼓励高校学者们对朱子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举办朱子文化节、组织和参与国际朱子学会议等,为朱子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平台,培养了一批青年人才。

除了朱崇实,陈来、张志强、高令印、朱杰人、杨儒宾、金在龙、朱茂男、朱向、朱钢权等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朱子后裔,以及朱清、马照南、张建光、吴邦才、朱土申、林文志、姚进生等一批老同志外,还有本地专家张品端、方彦寿、吴吉民、陈国代等,都致力于朱子文化传播弘扬。

“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由台湾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交流促进会理事长朱茂男首倡,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朱杰人、闽北朱子后裔联谊会于2008年共同发起,至今已持续走过16年的历程,共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万名师生参加,海内外影响持续扩大。

2024年4月,“考亭文脉奖”升格为中国朱子学会主办,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会承办。“考亭文脉奖”已历五年五届,在海内外朱子文化界产生重要反响。在朱子文化传承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魏万能、高令印、朱茂男、朱杰人、吴邦才等被授予“考亭文脉奖”荣誉。

老一辈人以弘扬朱子文化为己任,新一代人也已崭露头角。

雷希颖、林檬、叶添被称为南平的“网络三剑客”,2015年策划推出“卡通朱子”文化IP,通过创立“卡通朱子”形象,让古老的朱子文化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公众面前。之后,“网络三剑客”团队发挥各自工作领域优势,先后打造了建阳区卡通朱子“福”文化数字IP馆、武夷山市五夫镇朱子文创乡村振兴馆、政和云根书院朱子阁“茶竹空间”等一批乡村文创综合体,开发一系列“朱子文化+岩茶、建盏、竹产业、水产业”等文创产品,通过为农特产品赋予文化附加值等方式,成功地将朱子文化转化为具有实际经济效益的产业资源,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全国青联常委、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省自媒体协会会长、“大话熹游”项目创始人雷希颖表示,“我们在探索有文化沉淀的区域,尤其是相对落后的区域,如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文化赋能地方发展的道路”。

雷希颖在南平携手台湾优秀青年扎实探索“从扶贫到振兴”的实践模式,以红色文化IP赋能乡村振兴的示范性村落——新康村建设,规模化孵化基础产业从业人员,支持区域支柱产业政和白茶发展。雷希颖为政和县培训基础产业从业人员超2万人,输送超3000名获得国家专业认证的基础产业从业人才,助力白茶产业生产总值实现20亿元的突破。

成立于2011年的道南汉服社,支持朱子“四礼”的推广和普及。朱子成年礼、敬师礼、婚礼、祭祀礼每年固定时间举办,道南汉服社都不同程度参与协办。另外,通过汉服社的平台,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喜欢汉服,喜爱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化遗产和非遗文化的保护者和传承者。一群达人也都行动起来。南平市自媒体协会在支持和参与南平市文化遗存保护利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举措,通过其平台优势,广泛宣传南平市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鲜活案例。

建盏国家级大师  一人带动一行业

6月7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行。受邀赴京参加展示活动的“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孙建兴,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捐赠了作品。7日晚,连夜接受记者采访的孙建兴说:“如今,我们仍在不断创新和优化烧制技艺,并把握市场机遇,积极推动行业向前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孙建兴是第一批建盏技艺恢复专家组技术骨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50多年来倾力投身建盏文化传承与传播事业。一度因为市场的问题,孙建兴所在的团队解散。幸运的是,孙建兴坚持了下来。最终,历经1000多次试验,失传的建盏技艺重现人间,孙建兴为建盏的复兴崛起铺平了道路。“中国建窑建盏之都”已成为建阳的金字名片,建盏产业蓬勃发展。截至2024年5月,全区注册建盏企业和个体突破9500家,拥有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建盏从业人员超6万人,产值约70亿元。

青白瓷回归创业者  守得云开见月明

南平有“黑白瓷”的说法,黑瓷即建盏,白瓷即省级非遗大口窑青白瓷。相比孙建兴站在建盏烧制技艺巅峰,大口窑青白瓷市级非遗传承人陈雪芳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回浦城9年,先后卖掉厦门的三套房子,作为“回归经济”的代表,陈雪芳致力于青白瓷技艺传承发展的付出不可谓不多。

浦城青白瓷产业自北宋起兴盛百年,大口窑共有36座龙窑。以轻盈秀丽、小巧玲珑见长的大口窑青白瓷产品远销海内外。2022年,“浦城大口窑青白瓷制作技艺”被列入福建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我们培养了大批的学徒,鼓励每人去研究一座窑口,把我们老祖宗的文化从地下呈现到桌面上,运用到生活中,把浦城陶瓷做起来。”陈雪芳信心很足。

2023年,浦城县规划建设了占地33亩的青白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建成1180平方米的青白瓷陶瓷烧制、储存厂房及生产线,可年产150万套茶器皿,传承发展大口窑青白瓷走上了快车道。(来源:《海峡通讯》2024年第12期 | 6月下 作者:海峡通讯记者 范荣生)

记者手记

让群众当主角

将延续八百多年的朱子文化融入当代生活、融入千家万户,形成良好的朱子文化传承发展的文化生态,除了南平官方行动有力外,民间力量尤其关键。让群众当主角,激发出民间智慧。只有万紫千红,才能满园春色。

无论是朱子文化的传播者、阐释者,还是朱子文化衍生出的非遗项目传承人、产业从业者,均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他们为朱子文化在新时代重新绽放光芒发挥了独特作用。

南平市十年前就推出朱子文化保护建设的五大工程,包括保护建设、研究阐释、教化普及、交流传播、活化利用。五大工程本质上是给上游打基础。政府投入巨资,打好上游基础,下游的文化产业才能覆盖开来。只有在经济效益层面进一步转化,成为真正赚钱的产业时,优秀的文化遗产传承利用,才能形成正向循环,才能长久地持续下去,才能真正实现“全民共舞”。

Tags:

很赞哦! ()

随机图文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