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南平新闻南平新闻

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延平洋后:稻蛙共生一田双收好“钱景”

水吉镇2024-09-04南平新闻人已围观

简介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词中“稻蛙组合”的自然和谐景象,如今正在延平区洋后镇大演村变成了现实版的丰收图景。9月1日,记者走进南平市禾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大演村的虎纹蛙繁育养殖基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词中“稻蛙组合”的自然和谐景象,如今正在延平区洋后镇大演村变成了现实版的丰收图景。

9月1日,记者走进南平市禾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大演村的虎纹蛙繁育养殖基地,只见公司负责人陈登国带着工人在稻田里投放蛙苗。

黄绿相间的稻田里,一只只黑色斑纹的蛙苗正躲在稻荫下乘凉,人一靠近,纷纷四散跳开。

“今年4月份,我们开始繁育第一批中华虎纹蛙,从卵到成蛙大约需要95天。8月下旬,我们开始在电商平台上销售成蛙,在福州、厦门以及江浙市场颇受欢迎。”陈登国说。

陈登国是福州长乐人,选择在延平区洋后镇发展虎纹蛙养殖,正是看中了当地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营商环境。“我们之前实地考察过很多地方,延平这里山好水好人好,让我对落户在这里发展很有信心。”

陈登国说:“去年,洋后镇通过招商引资,将我们公司引进来后,镇领导就陪着我们四处选点。选址定在大演村后,镇、村干部积极帮助公司协调解决土地流转和用工等问题,让我们能安心、全心建设好虎纹蛙繁育养殖基地。”

“我们在大演村流转了36亩土地建设基地,其中虎纹蛙种苗孵化区1.5亩,稻田蛙共生区约20亩,稻螺共生区约5亩。目前已养殖虎纹蛙约18万只。”陈登国说,看似一个简单的基地,其实要做到“稻蛙共生”,学问还真不少。“‘稻蛙共生’利用生态养殖的良性循环,将水稻种植与蛙类养殖有机结合,通过田间种稻、蛙吃稻虫、蛙粪肥田,来提升农作物和水产品的品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了以蛙产业带动水稻产业升级,大幅度提高了农田综合效益。”

陈登国表示,若想稻蛙双收,就必须做到全程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为了保障稻蛙种养技术问题,我们还高薪聘请了专业技术员,推广中草药与饲料混合喂养技术,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稳粮增效、粮蛙双赢’的效果。”

不仅如此,虎纹蛙繁育养殖基地还带动了周边的村民就业,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增收。56岁的村民龚木珠就是其中之一。

“我是6月到这里上班的,每个月的工资有4500块钱,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真的很不错。”谈到收入情况,龚木珠面带笑容。

“今年,我们刚起步,要一步一个脚印走。今后,我们要与当地党委政府一起探索‘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献一份力。”陈登国算了笔账:一亩稻田大约可产成蛙1500公斤,一公斤70元,产值约10万元;水稻一季产量约300公斤,一公斤32元,两季产值约1.92万元。

“作为国家级生态镇,洋后镇今后将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资源禀赋,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带动群众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洋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宇说。

转载链接:https://mbrb.greatwuyi.com/pc/content/202409/04/content_112158.html?spm=0.0.0.0.HVQd1v

Tags:

很赞哦! ()

随机图文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