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南平新闻南平新闻

访谈|市科技局:深化科技重点领域改革全力塑造新质生产力新动能

水吉镇2024-09-25南平新闻人已围观

简介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市委六届七次全会通过的《决定》对我市深化科技重点领域改革进行了全局谋划和系统部署。如何瞄准改革方向,纵深推进科技重点领域改革,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南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市委六届七次全会通过的《决定》对我市深化科技重点领域改革进行了全局谋划和系统部署。如何瞄准改革方向,纵深推进科技重点领域改革,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南平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日前,南平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谭树龙接受了采访。

科技重点领域重大改革不断推进

问:新时代新征程上,科技部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有哪些成效亮点?

答:近年来,南平市科技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深化拓展“三争”行动,细化实化“五增”目标,持续强化改革牵引,推动落实科技重点领域重大改革,不断激发全市创新创业活力。

在统筹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化方面。发布全国首个科特派服务国家标准,建成全国首家骨干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累计举办各类科特派培训班81场、培训7000余人次。成功争取在南平举办东部省份科技特派员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国家级活动,推动科特派服务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接续制定和实施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建立“7+X”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管理架构。创新建立科特派团长制度,并在全省推广应用。创新培养乡土科特派推广员500人,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打造全省首个科特派服务云平台,建立“订单式”需求对接、“菜单式”服务供给模式,实现科特派与服务对象的技术供需精准对接,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超2万项次,开展技术服务24.8万项次。顺应乡村振兴需要,推动一产服务向一二三产全产业链服务覆盖,推动从个人技术服务向法人、团队整体服务转变,累计引入团队科特派1701个、法人科特派89个,形成科技特派员全产业链服务的新格局。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持续促进利益共同体从政府推动向市场行为转变,创新科特派利益共同体备案机制,并在全省推广应用,完成利益共同体备案284个。

在创新打造“四链融合”服务平台方面。立足绿色生态优势,深入探索以“四链融合”促进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引进浙江大学潘云鹤院士技术成果,在全国设区市层面首创打造“绿色产业创新服务平台”,构建南平优势产业数据库,绘制竹、茶等重点产业创新链图谱,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入查找产业技术堵点与前沿技术突破,为产业提供人才、技术、资金等一站式精准服务方案。目前平台已汇聚全市8个主导产业相关数据5亿多条,梳理出本地企业1616家、行业关键技术101项、人才1190人,布局产业链节点323个,与25家研究院所和金融机构达成合作。以服务竹产业为例,平台协助20家企业解决关键共性技术问题22项,为8家企业成功推荐13位专家人才,帮助22家企业撮合融资1.6亿元。以重大项目攻关辅助决策为例,通过平台辅助策划2个项目被列入2024年省科技计划项目“揭榜挂帅”榜单,实现零的突破。我市打造“绿色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的做法获得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

在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聚焦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出台《南平市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四项行动”、发展方式“三化转型”、产业创新“九项工程”、政策服务“四项机制”,着力发展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关键技术创新突破、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产业形态转型升级。2023年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20.5%,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95.4%,均创历史新高。抢抓产业发展机遇,争取大院大所支持,因地制宜打造“大武夷绿色食品研发中心”和“竹产业设计制造检测中心”2个公共技术研发平台,推动食品加工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和竹材料、工艺、机械设备以及工业设计的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入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运用

问:市委全会对科技领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哪些部署?如何理解这些改革部署的重要意义?

答: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对科技领域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部署,明确了“持续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等改革任务。全会提出要持续发挥科技特派员制度策源地优势,系统梳理科特派制度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继续加以完善、巩固、坚持。同时,提出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探索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型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模式、探索科特派科技成果先试用后转化模式和重塑全链条全周期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环节,通过改革破解成果转化中的梗阻,可以有效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更好地形成现实生产力。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长远布局,是对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全局谋划和系统部署,对接下来深化科技领域改革和科技创新工作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全市科技系统将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全会精神,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地将全会精神转化为实践成果,推动科技重点领域改革向纵深发展。

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问:如何推进落实,让这些改革措施落地见效?

答:下阶段,市科技局将围绕全会制定的目标任务,持续发挥科技特派员制度策源地优势,聚焦各类创新主体最关心、最紧迫的问题改革攻坚,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南平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挥全国骨干科技特派员培训基地的作用,提升完善科特派制度展示馆。用好用活科特派制度推行25年来取得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建设具有南平特色的师资库和课程体系。围绕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等主题,优化建设一批现场教学点,打造服务全国的教育培训品牌。健全科特派团长及联络员管理体系,加大团队和法人科特派选派支持力度,实现乡土科特派推广员行政村全覆盖。探索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强化科特派考核评价结果运用,构建讲担当、重实干的评价激励机制。建立专家团队抓“研发”、市县科特派和乡土科特派共抓“推广”的服务体系,创新全产业链服务模式,遴选组建科技特派团开展县域重点产业链技术攻关,围绕竹产业、茶产业等乡村振兴重点产业,探索以“揭榜挂帅”选认方式,推动服务建在产业链上。

二是构建创新载体培育发展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分类施策提升71家省级以上企业创新平台。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链的区域分布和技术特点,建立“1+N创新平台联盟”“市场化第三方培育”“市县推进+龙头带动”等协同联动机制,统筹创新平台资源,提升创新平台的产业技术公共服务效能。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建立企业创新平台梯度培育机制,支持创新平台由专项类向综合类提升,省级向国家级提升,着力推动创新平台扩量提质和产业关键技术突破。强化平台考核评价成果应用,鼓励创新平台联合福厦泉自创区共建协同创新联合体。探索制定支持科技创新平台招才引才政策,建立创新平台人才培养机制,引导各类人才服务重点产业链。深化科技与金融融合,用好绿色产业创新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创新载体白名单,推广运用“技术流”专属评价体系,帮助创新型企业和科研人员实现“技术流”转化为“资金流”。

三是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强化有效供给,坚持从实践中征集和识别需求,建立以产业需求为主题的关键共性技术研讨机制,以“校(院)地合作”“揭榜挂帅”等科技专项方式,推动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高价值科技成果转化。强化赋权激励,赋予科研人员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探索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励和尽职免责机制,建立财政资金设立的科研项目所形成的科技成果“先试用后转化”实施清单,从权属和制度层面破除成果转化的障碍。强化渠道畅通,支持技术转移机构通过绿色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开展成果转化服务,加快大武夷绿色食品研发中心、竹产业设计制造检测中心等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建设,为科技成果从技术研发到项目孵化再到产业转化提供全链条服务。强化要素保障,鼓励科特派与服务对象建立利益共同体,通过科特派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金融保险机构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供更加有力的服务保障。

转载链接:https://mbrb.greatwuyi.com/pc/content/202409/25/content_113146.html?spm=0.0.0.0.g3Iqdq

Tags:

很赞哦! ()

随机图文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