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南平新闻南平新闻

南平:共商绿色发展大计 共谋生态文明新篇

水吉镇2022-12-27南平新闻人已围观

简介编者按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提出要“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南平市委六届四次全会作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地,加快推动“好风景”走向“好经济”、迈向“好生活”的重大部署。12月24日至25日,第十四届中国空间经济学年会暨南平市“好风景、好经济、好生活”高峰论坛在南平市举行。与会专家、学者深入研究谋划、提出真知灼见,为南平打造人与自然和谐

编者按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提出要“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南平市委六届四次全会作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地,加快推动“好风景”走向“好经济”、迈向“好生活”的重大部署。

12月24日至25日,第十四届中国空间经济学年会暨南平市“好风景、好经济、好生活”高峰论坛在南平市举行。与会专家、学者深入研究谋划、提出真知灼见,为南平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地,提供更多新思路、新观点,注入更多新活力、新动能。

同济大学原副校长、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吴志强:

“三好”发展模式,具有独特的视野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我国“双碳”发展目标相适应,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的逻辑是一致的。南平把“好风景”与“好经济”直接关联,有利于不断发挥生态溢出效应,打造绿色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推进城镇化过程,让居民的生活更加美好。“三好”发展模式是在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的背景下提出的。实现“好风景”与“好经济”“好经济”与“好生活”之间的递进式转型,要结合数字技术、智能技术,赋能城市转型、产业发展、百姓生活。我们可以参考借鉴成都等地数字化城市转型的经验,再根据南平实际,依托数字化信息技术拓展“两山”转化路径,因地制宜发展智能化工业,实现绿色、节约、集约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和应用,提升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助力市民畅享数字化生活。

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生态文明研究和促进会副会长,同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教授黄翔峰:

目前全国上下正掀起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南平市委、市政府从南平实际和特色优势出发,提出“好风景”走向“好经济”迈向“好生活”的发展思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要聚焦“双碳”目标,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打造美丽的好风景;要发挥碳汇优势,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发展低碳的好经济;要倡导全民健康,构建多元化的“碳扶贫”机制,引领绿色的好生活。南平要把“好风景”“好经济”“好生活”的发展思路,与国家的“双碳”战略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快把南平市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策源地、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中承载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先行区,走出一条服务国家战略全局,支撑南平未来发展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国家勘察设计大师王凯:

建设充满活力、宜居绿色的城市与实现“三好”发展密切相关。城市的发展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充分激发人才活力。要通过善待人、吸引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带动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我们总结一线城市和过去10年人口增长较快的“新一线”城市发展经验,越来越认识到环境、文化、服务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城市发展一定要吸引年轻人,要有多元化的社交空间等开放包容的生活场景,把这些现代化生活要素“植入”南平,让南平的生态优势与城市活力叠加,将有力带动新的消费,增强对年轻人的吸引力。除了教育、医疗、多样化的生活场景,文化也是城市活力的基础,南平的风景资源可以和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风景“硬件”、文化“软件”大力打造网络经济等新经济业态,通过智慧化的技术,把人与人的链接,人与空间的链接,设施和设施链接串联起来,让城市经济、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国家林草局林草调查规划院副院长、国家公园研究院联席院长唐小平:

国家公园品牌助力南平“好风景”走向“好经济”迈向“好生活”,关键在于如何做好国家公园品牌价值转化。除了做好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规划和国家公园的总规划以外,还要做好国家公园内外的互动,在国家公园公共性品牌价值方面,可以通过生态保护补偿、生态权交易,以及规划出适当区域开展自然教育、自然游学、生态体验活动等,进行价值转化,构建一种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态产品体系;在国家公园自然性品牌价值方面,可以通过经营利用和市场交易实现品牌价值转化。此外,武夷山国家公园还要聚焦国家公园的视觉形象宣传,更好地让国家公园品牌助力南平“好风景”走向“好经济”迈向“好生活”。

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原副主任沈迟:

“三好”之间既相互关联,又有各自的独立性。守护“好风景”的关键在于保持生态平衡,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好风景”也体现在建筑上,要求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历史传承相融合。主动谋划“好经济”,关键在于抓住市场机遇,比如南平可以立足地处山区的特点,依托武夷山国家公园,多角度谋划未来的空间格局,持续打造更具特色的旅游小镇。实现“好生活”,在城市建设方面,应该更加注重生态化、数字化、智慧化和低碳化,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在数字城市建设上先行一步,打破信息“孤岛”,消除数据壁垒,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在乡村建设方面,要抓好农村基层班子建设,强化基层队伍建设,维护好整洁美观的村容村貌,找准农村电商与农产品销售的结合点,壮大村集体经济,坚持把农房改善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建设宜居宜业新型农村。

福建社会科学院原院长、教授严正:

“三好”战略对南平发展意义重大。从“好风景”角度看,南平最好的风景在武夷山,武夷山品牌在全国乃至世界闻名,要围绕武夷山的“好风景”重点开发旅游产业,充分利用好武夷山丰富的资源条件,把南平的“好风景”推介出去。从“好经济”角度来看,经济需要靠产业带动,南平需要加快从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再迈入现代经济。新的工业经济概念早已不似从前,无需大量的厂房、工人、机器等,例如互联网、数字经济等产业都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工业经济,但如何将这些产业引进来?山区相较于沿海,运输能力较弱,那么山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大力发展运输量较小的产业。而随着闽江航道恢复通航,南平无疑将迸发出新的动能。各级政府需要早做规划布局,用好用活扶持政策,努力创造好的营商环境。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二级研究员肖金成:

当前,我国旅游经济正逐步从观光游向休闲游转变。各地游客告别“走马观花”、快进快出的观光旅游方式,开始更加注重体验和休闲。观光游以短暂停留和单一消费为特征,而休闲游以深度体验为主,附加价值也更高。这对于南平发展旅游产业来说,是一次重要机遇。要做好南平的旅游经济,建议做好5个“围绕”,围绕旅游做规划、围绕旅游搞交通、围绕旅游兴产业、围绕旅游保生态、围绕旅游建城镇。值得一提的是“围绕旅游建城镇”,它是指完善精品民宿周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打造特色小镇。南平有这么好的旅游资源,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把每一寸土地都纳入规划之中。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产业发展需要多样化,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还要融合文化产业、医疗产业等,走一条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系主任,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薛领:

从空间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南平,存在两个结构性的问题。首先是边缘效应,在空间上,南平地处长三角、珠三角边缘位置,在福建省内也处在边缘,所以边缘效应长期存在,导致规模经济不够,人口外流。其二,我们在时间上有先发劣势,二十多年前,许多其他景点的旅游产业从业者到武夷山“取经”,如今武夷山旅游经济已被他们赶超。南平旅游经济存在产品较低端、更新速度慢、缺少多样化和龙头“带溢”不足等问题。建议南平要围绕“三好”这一核心价值,做到文旅先行,按照“四养”标准(即养眼、养心、养神、养生),打造以目的地为核心的生活方式。其中要倡导“主客共享”,保留当地人原汁原味的生活方式,吸引游客到此体验。还要产业融合,文旅产业不能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需要开放、联动,建立旅游景区联盟。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洋城市教席首席专家林拓:

南平要提供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什么样的生活品质?这是我们在打造“好生活”时必须面对的课题。其实,南平生活有不少好品质,但如今许多可贵之处正慢慢消失。我们要在品质化、主题化上用心推敲,打造出属于南平人的“好生活”。南平具备多个打造世界级亮点的元素,例如有朱子文化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但遗憾的是南平还没有充分挖掘、传播出这一文化的全部光彩。朱子理学不是高高在上,它很生活化,也正因为它的生活化才能影响至今。对于这些亮点元素的挖掘,要棱角鲜明,同时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熟地无风景,但如果这里有文化内涵,那同样会吸引人们一来再来,到此洗涤身心。因此,在打造旅游产业的同时,要注重文化的融合。(徐陆锋 林奥 严岚 整理)



Tags:

很赞哦! ()

随机图文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