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南平新闻南平新闻

代表委员热议“壮大实体经济”:挺起绿色高质量发展“脊梁”

水吉镇2024-01-11南平新闻人已围观

简介在经济爬坡过坎、回升向好的关键时期,南平如何更好地向内挖潜、向外拓展,通过提升绿色产业创新力、增强园区平台承载力、加大科技人才支撑力、提高民营经济竞争力等,壮大实体经济,挺起绿色高质量发展“脊梁”?代表、委员纷纷就此出谋划策。提升创新能力 推动产业升级南平是闽江源头、福建生态屏障,“双世遗”和国家公园所在地。长期以来,南平坚定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当好生态文明建设“优等生”和“两山”转化的“

在经济爬坡过坎、回升向好的关键时期,南平如何更好地向内挖潜、向外拓展,通过提升绿色产业创新力、增强园区平台承载力、加大科技人才支撑力、提高民营经济竞争力等,壮大实体经济,挺起绿色高质量发展“脊梁”?代表、委员纷纷就此出谋划策。

提升创新能力 推动产业升级

南平是闽江源头、福建生态屏障,“双世遗”和国家公园所在地。长期以来,南平坚定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当好生态文明建设“优等生”和“两山”转化的“先行者”,加快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大力发展“五个一”生态优势产业的精深加工及配套产业。来自武夷山市正山茶业有限公司的市政协委员江志东说,南平特别是武夷山茶产业发展势头正劲,但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就要在茶的关键优势成分提取及转化运用上做好文章、下足功夫。他希望科研院所、科技部门及企业能够加强沟通协作,建立有效合作机制,创新突破茶中关键、优势成分产业化、工业产业化运用的核心技术环节,有效提高茶的附加值,增强南平茶产业在全国甚至世界茶市场中的竞争力。

“要立足绿色优势,围绕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市人大代表、延平区鸿丰百合花基地负责人洪锋说,“延平区是全国第三大百合鲜切花产区,有‘中国百合之乡’的称号,延平还是科特派制度的起源地,近年来,通过科技助力,百合花卉产业不断实现新的发展,‘一枝花’产业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洪锋告诉记者,2021年首批国产百合花种球在延平落地开花,虽然制约百合产业发展“卡脖子”的种球生产技术实现了突破,但要完全实现“种球自由”,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希望政府部门继续加大科技助力,加快创新百合种苗规模化繁育技术,早日实现种球的自给自足,打响‘延平百合’种球品牌,实现国产种球全国推广应用,有效振兴百合花卉产业。”

引育留用并举 厚植人才沃土

科技人才特别是高端科技人才,将成为未来全球产业竞争中最稀缺的资源之一。如何提升科技人才支撑力,培养造就更多科技创新人才?南平通过建立“平台+人才+项目”协同创新机制,完善提升科技特派员制度和绿色产业创新平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等,以“产”引才,以“项目”引才,引进和培育更多人才服务产业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提升科技人才支撑力”“建立‘平台+人才+项目’协调创新机制”“实施‘才聚武夷’行动计划”等一系列聚焦人才引育的相关部署,让许多来自企业的代表心潮澎湃。来自建阳龙翔科技、顺昌升升木业等企业的市人大代表们表示,产业发展需要产业人才支撑,产业人才培养离不开企业与学校的产学研融合,他们建议,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对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企业自主培养的“高层次人才”要给予同等待遇,重视人才队伍的梯队培养和企业自主培养,支持企业培育更具针对性、更有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力和活力。

市政协委员、福建省武夷兴华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卓春涛说,企业的发展、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既要有高水平人才,也要有基础性人才,特别是得加快促进基础性人才的本土化,从而让企业招得到人、用得起人、留得住人。为此,他希望政府能给予企业多一些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等宏观层面的政策指引,并以建立完善“平台+人才+项目”协同创新机制,精准落实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从而更好地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依托园区平台 赋能实体经济

产业园区作为实体经济承载主体,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主引擎、主阵地,在推动南平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肩负重大使命任务。

“有高质量的平台,才有高质量的集聚;有高质量的集聚,才能充分释放集聚效应,为发展提供澎湃动力。”市政协委员、南平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李敏飞表示,推动南平绿色高质量发展,需要牢固树立平台意识,依托平台特别是园区平台整合优质资源,赋能实体经济,以不断提升园区平台承载力,更好地为绿色发展拓展新空间。

2023年8月,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正式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由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联合南平工业园区管委会共同筹建。为此,南平发挥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落地优势,积极建设“双碳”人才智库,着力打造“双碳”产业集群。

李敏飞建议,下阶段,南平要继续发挥好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落地优势,围绕着聚人才、集资源、引产业积极开展工作,并通过启动海峡两岸融合“双碳”产业园建设,探索“政产学研用”新模式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培育和壮大碳计量碳监测高端装备、标准物质研发生产、工业产品碳足迹监测和评价服务等三大产业,助推南平打造“双碳”产业集群,更好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升园区平台承载力,这对我们在园企业来说,让人倍感振奋。”福建龙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建阳区经济开发区徐市片区,园区的标准化、专业化、绿色化发展是企业十分关心的事情,市人大代表、福建龙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龙竹工厂厂长游俊表示,目前,竹材的采伐和初步加工等流程还存在生产规模小、加工点分散、运输成本高等弊端,“两徐”国家级竹经济产业园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园区平台的承载力,希望政府能建强这一竹专业产业园,持续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强化产业链招商,不断建立健全竹产业链,形成集中生产加工的规模化、专业化效应,通过以商招商、资源共享,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持续提升南平竹产业的影响力。



Tags:

很赞哦! ()

随机图文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