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南平新闻南平新闻

武夷问茶|悠悠茶香越千年——延平茶业史略(下)

水吉镇2024-05-23南平新闻人已围观

简介深山古茗历沧桑 潮起潮落隐芳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延平茶叶生产出现两次高潮。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茶叶恢复发展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各乡镇大规模种植茶叶,至70年代末延平区茶园面积发展到13500亩。1958年,茂地公社在海拔1000米的多仔洋开垦茶园17公顷,建立白云茶场,生产白茶。1974年全区推广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6号、梅占、铁观音、毛蟹等优良品种,至19

深山古茗历沧桑  潮起潮落隐芳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延平茶叶生产出现两次高潮。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茶叶恢复发展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各乡镇大规模种植茶叶,至70年代末延平区茶园面积发展到13500亩。1958年,茂地公社在海拔1000米的多仔洋开垦茶园17公顷,建立白云茶场,生产白茶。1974年全区推广政和大白茶、福安大白茶、福云6号、梅占、铁观音、毛蟹等优良品种,至1978年底,全区茶园发展到1583公顷,初步建成闽北主产绿茶的新茶区,但全区还是主栽绿茶品种,主产绿茶。至1978年底,全区茶园发展到900公顷,产量28吨,平均亩产约38千克,初步建成主产绿茶的新茶区。

第二次是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更新换种发展期。1980年后,延平区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鼓励各乡镇种茶。1981年,延平区茶园面积达2491.53公顷,面积位列松溪、政和县之后,居全市第三,创历史新高。

1985年,延平区茶叶从二类物资调为三类物资,市场全面放开,允许生产单位直接进入流通领域,茶叶价格行情见涨,经济效益逐年上升,茶园管理得到加强。1988年,延平区从省内外引进绿茶及乌龙茶新品种,对原有菜茶茶园分期分批进行改造和更新换代,引进的良种有福安大白茶、福云6号和7号、梅占、政和大白茶、毛蟹、福鼎大白茶7个品种,以开发名优茶为主,初步形成绿茶、乌龙茶为主的品种结构。塔前、夏道、西芹、大横种植规模较大,南山、峡阳、王台、樟湖、炉下也相继发展茶叶产业。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延平区茶叶生产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名优茶效益攀升,茶农种茶积极性空前高涨,这期间更注重增产增收,逐步开展低产茶园改造。1990年,全区茶园面积压缩到1510.87公顷,有塔前、西芹、洋后、夏道、炉下、王台、峡阳、樟湖、南平茶树良种场9个乡镇(场) 22个村开垦茶园,茶叶品种发展到8种,主要种植绿茶、乌龙茶新品种,村办茶厂达117个。1991年11月开始,国家农业部、福建省农业厅、南平市政府(现延平区政府)三级联合投资149.5万元,在大横茶果场建立福建省南平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场。此后,该场从省内外引进了32个国优及省优茶树品种,如奇兰、八仙、肉桂、龙井43、九龙大白、早逢春、黄奇、铁观音、毛蟹、红芽佛手等,使全区茶树良种数量发展到37个,改善了全区茶叶品种结构,提高了茶树良种比例。全区茶树良种推广面积最高达1311.05公顷,良种茶园比例占全区茶园总面积89.3%。至1994年底,全区茶园面积增至2.3万亩,创历史新高。茶叶主要产品有烘青绿茶、蒸青绿茶、闽北乌龙茶、茉莉花茶,但40%效益来自明前绿茶类。

20世纪90年代,延平区各地茶叶基本是自产自销为主。中、大型茶厂如夏道茶厂、南平茶树良种场、南平市茶厂、南平第二茶厂在省、内外设茶叶销售窗口,通过窗口推销一部分自己产品,大多数产品由茶厂业务人员推销到北京、东北、山东、江苏、上海、广东等省外市场。1995年后,由于茶叶生产效益逐年下滑,茶农生产积极性下降,茶园逐年抛荒失管、面积缩小,茶叶生产渐走下坡路,全区上下有条件的以“突出工业突破工业”为主,无条件的以果蔬产业为主,不再发展茶叶产业。2015年,延平区茶园面积从1981年最高的2491.53公顷降至739.13公顷。2021年底,全区茶园面积只有400公顷,仅占全市的1%,创历史新低。

千年“茶王”今犹在  枯木逢春育新芽

20世纪90年代,尽管延平区茶产业的发展几经波折,现已不具优势,但其悠久的茶历史文化早已源远流长,融入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境域内总有一群茶叶“痴迷者”,执着静守着这一“绿荫”产业,探索其发展壮大之路。南山镇的吴永盛与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种茶、制茶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几十年来,凭着对茶叶的热爱和执着,专心种茶、潜心制茶、诚心卖茶,茶叶成了他家庭收入的主渠道。茶马古道——三千八百坎虽已杂草丛生,曾经享誉宫廷的“延平贡茶”随着马蹄声的渐行渐远而不复存在,但当地村民却依然传承着古朴种茶的遗风。如今,茫荡镇80后小伙子王一民、黄盛辉、官兴松,及叶寿华等一帮人在“贡茶”旧址——半岩的区域,又种植100多公顷延平茶,千百年来的幽幽茶香再次弥漫山谷。

花艳承春露,茶香凭东风。2023年,延平区新一届领导班子重新审视茶产业的发展,以南平市创建全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先行区目标为契机,通过聚力做活茶文化、聚力做大茶产业、聚力做强茶科技的“三茶行动”,全面推动延平区茶叶产业发展。通过挖掘“延平贡茶”历史传统文化资源,开展“延平贡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提高延平区特色产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并结合茶洋窑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开展“延平贡茶+茶洋窑茶器皿”的展示宣传和茫荡山“延平贡茶”展示馆(茶庄园)项目建设、举办传统“喊山祭茶活动”等打响“延平贡茶”茶文化品牌,打造独具延平特色的茶文化个性和品位提高“延平贡茶”的美誉度和知晓率。

不仅如此,2023年延平区按照绿色生态茶园建设标准,全力加快建设“延平贡茶”优质原料生产基地,严格按照“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等高梯田茶园建设标准,抓好茶叶生态种植质量源头管控,科学规划产业区域布局。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提高延平贡茶制作工艺水平,提高“好茶青、制好茶”,提质增效。还依托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好茶进福州等活动,拓宽延平贡茶销售渠道,提升茶品牌影响力。大力实施茶领域科技特派员服务,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2023年底仅绿色生态茶园建设面积近达到500公顷。2023年11月“延平贡茶”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一国字号地域“身份证”将成为当地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也将进一步提升“延平贡茶”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如今漫步延平区茫荡、西芹、南山、大横、洋后、赤门等乡镇青山绿水间,总会看到一片片绿油油的茶山,氤氲出一脉悠远的茶香。这些茶农坚持匠心制作、坚守品质,有卖茶青的,也有自己打造品牌的,持续向人们演绎和展示着“千年古韵今犹在,深巷烟火待君来”。

Tags:

很赞哦! ()

随机图文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