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南平新闻南平新闻

织密自然灾害防治安全网

水吉镇2024-06-07南平新闻人已围观

简介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南平地处山区,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科学构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不断提升灾害防御能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重要基石。近年来,南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坚持集约化建设、融合式发展、扁平化应用,把科技信息化作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抓手”,着力解决基层应急响应慢、机动差等短板弱项,不断提升应急管

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南平地处山区,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科学构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不断提升灾害防御能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重要基石。近年来,南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坚持集约化建设、融合式发展、扁平化应用,把科技信息化作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抓手”,着力解决基层应急响应慢、机动差等短板弱项,不断提升应急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关口前移,有效防范应对自然灾害。

2020年以来,全市有力有效应对82场次暴雨洪水、3场次影响台风,实现了“不亡人、少损失”。森林火灾起数逐年下降,2023年首次实现未发生森林火灾。

建设智慧应急平台 构筑“一体化”应急指挥网

完善的应急指挥基础设施是实现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南平市坚持需求引领、聚焦实战,建成覆盖市、县、乡三级的“一体化”应急指挥网络体系。

坚持集约化,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市、县两级建成集网络系统、大屏显示系统、视频交互管理系统、音频扩声系统、会议讨论系统、视频会商系统、中控管理系统、安全系统等功能的指挥平台,全面汇聚、融合视频调度、应急指挥、预警预报、河道监控、“雪亮工程”、森林火险监控、12345便民热线、地灾信息系统、水情信息系统、林长制智慧管理等信息化管理平台、数据、视频信息,打造智慧应用场景,实现实时监控、预警发布、调度指挥、灾情收集、卫星电话管理等功能,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成功申报并获批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预警指挥项目资金7408.94万元。

在延平区夏道镇试点,探索建立乡镇智慧应急管理模式,汇聚应急基础资源、视频监控以及气象水位等监测数据,织牢森林防火、防汛防台人员转移闭环管理、防溺水、环境安全监管布控网,实现实时监控、及时预警。

依托广电网络搭建与各村(居)联通的“广电应急云会议”,汇集辖区应急广播点位,通过实时喊话提醒,统一或点对点发布宣传教育、应急避险等信息,实现精准指挥、精准调度。

健全应急指挥机制 完善“全流程”应急处置链

基层是应急管理的首要防线。市应急管理局落实落细属地管理的权责清单,建立应急管理的长效机制,形成具有地方性特征的风险防控、预警监测、应急响应及处置体系,筑牢应急管理“前沿阵地”。

聚焦快速响应,强化与气象预警信息横向互通、响应联动、信息发布机制,实现直达基层责任人的气象红色预警“叫应”。深化《暴雨红色预警联动工作机制》运用,县级气象部门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后,3分钟内通知同级防指和党委政府两办,县防指接报后,10分钟内启动防暴雨洪水Ⅱ级应急响应,立即进入临战状态,迅速激活乡村两级群测群防体系,防汛干部立即下沉一线,开展巡查排险、群众转移、宣传动员等工作。

深化应急联动,在全省率先推出《南平市防汛防台风工作规程指引》,细化、固化防汛备汛、应急响应等22类69项重点工作,促进全市防汛“新手”成“能手”,“能手”成“强手”。在市级应急指挥层面,针对防御暴雨洪涝、台风以及低温寒潮等自然灾害,分别成立若干专项工作组,响应期间全部进驻指挥部,实现互联互通互动、及时会商研判、共同指挥调度。在县乡应急指挥层面,在全省创新建立“县包乡”、“AB”岗包保责任制度,明确全市142个乡镇(街道)的县处级包保责任领导。完善巩固跨省界、地界流域联调联动,主动与浙江庆元(松溪)、三明沙县(沙溪)、三明将乐(金溪)建立信息共享、指挥联动等机制。

实现精准调度,全面落实市、县、乡、村四级防汛抗旱责任人7254人,建立覆盖监测员、巡查员、气象员、镇村干部、基干民兵、“户代表”和部分危险区域群众等19.48万人的群测群防网格。落实高森林火险期“六个百分百”等措施,健全完善覆盖县、乡、国有林场网格的全市森林火灾应急指挥网格体系,明确责任领导和联络员50人,实时在线监测全市2700余名护林人员上线率、实时轨迹,确保各项指令落实到县、到乡、到点、到人。

建强应急救援力量 织密“半小时”应急救援圈

我市立足于早、着眼于实、落实于细,加强人防、联防、物防能力建设,夯实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基础,建立镇村应急协同联动机制和镇企应急协同联动机制,实现各乡镇(街道)应急救援力量全覆盖,初步形成“半小时”应急救援响应圈。

坚持标准先行,出台《南平市乡镇(街道)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案(试行)》,制定了组织、设施、队伍、管理、器材、资金、培训、演练、联动、政策等10个方面的标准,指导各乡镇(街道)组建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落实要素保障,明确由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负责应急救援工作,地方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地方安委办按标准给予资金补助,充分保障队伍日常管理、演练、培训及抢险救援等事宜,并根据突发事件处置的防护和救援需求,配置消防车、机动消防泵、灭火防护服、皮划艇等救援装备。同时,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完善应急处置预案,为乡镇(街道)综合应急救援队有效预防、妥善应对事故和自然灾害提供技术支撑。

强化队伍建设,整合原有的森林扑火队、民兵义务抢险小分队、义务消防员、志愿者等力量,挑选熟悉乡情的乡村干部、退伍军人、民间志愿者等充实为队员,各队伍人员数量保持在30-50人,配置队长1名,副队长2-3名。适时组织森林初始火灾扑救、房屋着火扑救、汛期抢险等应急拉练、演练。截至目前,全市142个乡镇(街道)均已建立综合应急救援队伍,队员共计4852人,已累计开展各类救援行动502次,其中消防救援263次、森林防火157次、防汛救援82次,筑牢预防和处置基层突发事件的第一道防线。(林奥 苏郁葱 罗达华)


Tags:

很赞哦! ()

随机图文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