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南平新闻南平新闻

浦城县探索“再生稻+”粮油生产模式

水吉镇2024-07-16南平新闻人已围观

简介 群山青翠,稻田如画。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处的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西北为武夷山脉,东北为仙霞山脉,境内丘陵起伏,河谷错综。全县耕地面积50.87万亩,既有规模千亩连片的平阳畈田,也有层层叠叠的高山梯田。浦城县属中国南方稻区,是全国产粮大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整县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粮食总产、提供商品粮数量常年居全省前列,素有“福建粮仓”的美誉。近两年来,浦城县以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为抓手,

群山青翠,稻田如画。

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处的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西北为武夷山脉,东北为仙霞山脉,境内丘陵起伏,河谷错综。全县耕地面积50.87万亩,既有规模千亩连片的平阳畈田,也有层层叠叠的高山梯田。

浦城县属中国南方稻区,是全国产粮大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整县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粮食总产、提供商品粮数量常年居全省前列,素有“福建粮仓”的美誉。

近两年来,浦城县以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为抓手,以保障粮油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为方向,充分发挥县域地理、气候优势,通过出台多项政策、攻克关键技术难题、筛选适合品种、推动规模经营、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推广基地等措施,探索推广再生稻与冬油菜或蔬菜等农作物轮作模式,实现“一年获三收,四季无闲田”。2023年全县再生稻两季平均亩产达968公斤,比单季稻平均产量高出约320公斤,每亩增收900元左右。

示范区组织无人机在石陂镇申明村再生稻千亩示范片进行喷防作业

技术集成创新

最高亩产突破1367公斤

中稻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可以在适宜的水分、养分和光照等环境条件下再长一茬水稻,再收一季。因而,“一种两收”的再生稻具有省种、省工、省肥、省药、省秧田和增产增收、绿色环保、节本增效等优点。

“我们现有的稻田中,不少区域的光、温、水条件都适宜种植再生稻,发展再生稻的潜力和空间很大。”浦城县农业农村局三级调研员、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旭说,多年来,受适宜机收品种少,头季机收造成再生季减产,工厂化育秧能力不足,田管技术难度大等因素,再生稻一直没有得到大面积推广。“冬天种植油菜或蔬菜,夏天只种一季稻还有很多空闲时间,不少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针对再生稻推广的技术瓶颈,浦城县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中,依托谢安华院士专家团队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浦城米业产业研究院和浦城再生稻科技小院三大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实施科技项目,推动技术集成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示范片两季水稻平均亩产量突破1000公斤。

浦城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郑莉介绍说,“再生稻+”粮油模式既要考虑适宜品种、育秧质量、水肥管理、综合防控、头季秸秆处理、减损促发等整个种植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还要做到与冬种无缝衔接,确保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

通过关键技术攻关,示范区创建了全程机械化再生稻丰产高效品种筛选及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通过良种良法相结合,农艺农机深度融合,攻克了限制机收再生稻产量的难题,有效降低了第一季收割碾压率,显著提高了机收低留桩再生稻腋芽萌发率,大大提高了再生季的产量。

7月,石陂镇申明村再生稻千亩示范片的头季稻开始抽穗扬花。“8月份头季稻成熟前要为再生季施催芽保根肥,且在头季收割时加装秸秆加细粉碎装置,让秸秆粉细还田抑制杂草,保湿土壤,并在腐解后为再生季提供养分。”当地种植户陈兆武说,在专家团队的技术指导下,他目前主要采用“再生稻+油菜”的种植模式,油菜选用生育期短的品种。去年11月上旬再生稻收割后马上用油菜直播机进行油菜播种,水稻收获后稻田的翻犁、整地、播种、施肥一次性完成。开春时油菜成熟前,水稻就要采用工厂堆叠暗化出苗方式育秧。

“通过采用综合技术,我们合作社这块示范田去年创下再生稻产量最高纪录,两季亩产量突破1367公斤,比单季稻效益好多了。”陈兆武说,“冬季种油菜,每亩还能有大概400元的收入。”

统筹规划布局

引导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

浦城全县总面积3383平方公里,各地海拔和光、温、水资源不一。在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孙杰看来,要在关键技术攻关的基础上统筹发展再生稻,就要根据全县自然地理条件,摸清种植水稻“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耕地面积、南片和北片总积温变化幅度、种植早中熟再生稻适宜区域等情况,科学规划再生稻布局,分步骤进行推广。

依托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全县在安排粮食生产任务时,同时下达再生稻种植面积、产量目标,并层层分解到乡镇和村,落实到田块、农户。

浦城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述斌说,为保障目标分解落实,浦城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助农惠农政策措施。如为鼓励统一集中育秧,引导全县规模经营主体建立25个育秧工厂,对2023年新建的育秧工厂且符合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相关标准的建设主体,给予不超过60万元的补助。对2023年度实际种植再生稻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的行政村,给予村集体每亩30元的奖励。

“政策措施的叠加作用推动了再生稻种植经营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集中,而适度规模经营又为统筹安排种植和生产的标准化提供了便利。”张旭说,相对于小农户自家一两亩地来说,流转种植成百上千亩的大户更在乎每亩的产量和收益,因而在认识接受再生稻方面有更高的积极性,也更愿意按照技术规程进行标准化种植。

目前,全县246家粮油种植类专业合作社、496家家庭农场已成为推动农业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的主要力量。同时,规模经营主体构建起包括种子种苗供应、播种移栽、施肥喷药、收割存储等环节的全过程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为了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拓宽增收链,示范区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推动再生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全县在“二产”方面已培育26家粮油加工企业,形成完善的再生稻产购储加销体系。“三产”方面通过加强再生稻大米优势宣传,加快形成“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再生稻大米品牌格局,并利用浦城连片稻田和高山梯田生态景观,加快打造稻文旅融合发展基地。

形成多点示范

带动种植面积扩大到8.5万亩

从500亩到1800亩,再到今年的3200亩。短短几年时间,临江镇水西村的种粮大户马芳华种植再生稻的面积扩大了好几倍。

“之前,因为技术不好掌握,我们这里几乎没有人种再生稻。”马芳华说,他流转的土地被列为再生稻全程机械化高效栽培示范片,并在政府支持下建成工厂化育秧大棚后,种植再生稻的产量和效益持续提升。“现在我们种植再生稻的亩均纯收益达到700元,所以我不仅扩大了种植面积,还带动周边农户种植再生稻约27000亩。”

富岭镇东元村29岁的吕璐阳是新一代的种粮人,通过多次参加再生稻示范片观摩学习,今年在流转的1000亩农田里插下了再生稻秧苗。“眼瞅着再生稻的效益就是好,如果还是种单季稻,一年一亩地就会少收稻谷几百斤,1000亩地算下来这可不是个小数字。”

在张旭看来,再生稻有了好品种、好技术和好政策,还要通过在不同区域和地理环境试验示范,总结成功经验,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广大农民看到好处,才能逐步接受。从全县来说,也能按照规划布局持续扩大种植面积,最后实现“再生稻+”种植模式在适宜的田块得到推广。

为开展高标准示范,浦城县根据不同乡镇资源条件,在石陂镇、临江镇打造出2万亩再生稻优良品种试验推广与高效生产基地,在其他适种乡镇建立起多个百亩以上再生稻高产高效示范片。同时依托水稻种业资源优势,在忠信镇建立起再生稻新品种培育基地。其中,石陂镇试点推广“再生稻+油菜”6900亩,2023年再生稻头季平均亩产738公斤,再生季平均亩产483公斤。2024年4月通过福建省农业农村厅专家实地测产,示范片油菜产量达到每亩105.3公斤。由此,这一模式综合亩均利润达到1300元。

在多点示范的带动下,近年来浦城县“再生稻+油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今年,再生稻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1.5万亩,达到8.5万亩。油菜冬种计划6.5万亩,比去年增加1.5万亩。

“在中国南方1.6亿亩单季稻田中,约有5000万亩农田适宜种植再生稻。”正在浦城田间调研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张建福说,“浦城示范区的探索实践对再生稻的推广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常力强)


Tags:

很赞哦! ()

随机图文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