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南平新闻南平新闻

海瑞在延平|海瑞痛斥乡愿

水吉镇2024-07-25南平新闻人已围观

简介嘉靖三十二年(1553),海瑞任福建南平县教谕,这是海瑞的任职生涯的第一个官职,此时的他已是41岁的中年人了。他到南平没几天,两个现象令他很不舒服,一是教育状况非常不理想,二是乡愿很多。乡愿一词源于《论语》,所谓乡愿,就是指那些伪君子,即看似忠厚实际没有一点道德原则,只知道媚俗趋时的人,也可以说是那些言行不一,当面背后各一套的四方讨好,八面玲珑的人。大奸大恶之人,一眼可见,人人痛恨,貌似老好人的乡

嘉靖三十二年(1553),海瑞任福建南平县教谕,这是海瑞的任职生涯的第一个官职,此时的他已是41岁的中年人了。他到南平没几天,两个现象令他很不舒服,一是教育状况非常不理想,二是乡愿很多。乡愿一词源于《论语》,所谓乡愿,就是指那些伪君子,即看似忠厚实际没有一点道德原则,只知道媚俗趋时的人,也可以说是那些言行不一,当面背后各一套的四方讨好,八面玲珑的人。大奸大恶之人,一眼可见,人人痛恨,貌似老好人的乡愿之流,往往在不易察觉之中,蚕食正义道德,败坏社会风气,危害更甚。于是他暗下决心,既不要与乡愿为伍,也要教育好自己的学生不能成为乡愿之流。

海瑞任教谕不久就定《教约》,撰《严师教戒》,倡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关心国家大事,反对八股文,反对作文抄袭,教学提倡表达个人真实感情,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他严格教规,处处为人师表,不许学生及家长馈赠“礼仪”,不许学生吹捧官吏,不为乡愿。海瑞在《教约》十六条里不仅阐明了自己思想观点,还特别引用孔子的话来表达自己与圣贤一样痛恶乡愿。“圣门之学在知行。德行属行。讲学属知。慎自修饬者。决无不讲之学。真实读书者。肯弃身于小人之归乎!是故知行非有二道也。然今称德行文章。则当有辩。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愿乎!’”

我们在海瑞的教育改革措施上,挑选几条有代表性的内容来窥斑知豹。

“每天作业中最重要的是自我评价,即写明今天干过什么好事以及干过什么坏事,心中闪过的恶念也算。”

“师生应当一视同仁,老师应严格要求学生,学校也要严格要求老师。”

“老师绝对不允许收受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任何礼物。”

“老师应当专注于教学工作,尽量少跟其他政府衙门里的官员打交道;全校师生都要尽量少写歌功颂德、徒有形式的马屁文章。”

海瑞不仅要在制度上泯灭乡愿思想在学校里滋长,行动上也给学生作出表率。一天,延平府的知府造访现场,按照明朝官场上的规矩,下级官员见到上级领导都得“施礼”,这个施礼得施大礼,得行跪拜之礼。所有现场的学生和官员“呼啦”一下,全都跪下去了。海瑞身边站着的两位同行,想也没想,自然跟着大伙儿都一起跪下去了。哪知道,站在中间的海教喻出人意料,他居然没有跪,只一弯身,作了个揖,然后朗声说道:“县学教谕海瑞迎见知府及各位大人。”

这一下所有人都呆了,首先呆住的是县学里的各位师生,这个表现是前所未见啊!接着,这些老爷们也都一愣,因为这明显不合当时官场上的规矩。一同前来的一位同僚当时就不高兴了。当即讽刺道“哪儿来的一个山笔架竖在这儿啊?”因为海瑞站在中间,两位“副校长”跪在他的两边,这个形状像什么呢?正像是古代搁毛笔用的笔架子。海瑞瞥了一眼下跪的周边人,打心里看不起这些乡愿,他作揖答道:“县学里是教育圣地,大明律法规定,在这种地方只有万世师表孔子最大。”大家见海瑞说得在理,哈哈一笑也不再追究,但海瑞也因此得了个“山笔架”外号。有记载说,第二次有官员视察县学,海瑞仍然不行跪拜之礼,只是这次不仅海瑞没行跪拜之礼,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县学府”都不行跪拜礼了,视察的官员也知道海瑞按照大明律法规定,是“有法可依”的,没再计较,海瑞也因此成为了“最牛校长”。

又有一天,延平知府陪新任学政来县学视察,县官出“德高望重,泽如甘露”联句来讨好知府。一位学生在旁边急忙续上“政理讼明,昭若青天”的献媚句,知府连声称赞对得好、对得好!海瑞怒气冲冲地走过去斥责那位学生说,你日夜苦读圣贤书,却如此趋炎附势、拍马逢迎,将来朝中奸臣就是你这种人!这个学子被骂得无地自容,只有诺诺称是。海瑞眼里不容一丝乡愿之行,更是以身作则,教导县学生员、教员不能沦为乡愿,成为当时一股清流。

万历十五年(1587),75岁的海瑞卒于任上,同为海南琼山人的明代进士、万历年间兵部侍郎梁云龙参加同乡官祭,哀恸至极。他在湖广巡抚任上所作的《海忠介公行状》,为后人研究海瑞留下了一篇重要著作,行状中称赞海瑞痛恶乡愿之行:“以圣贤教人,千言万语,只是欲人识其真心。率其真而明目张胆终身行之…… 故其平生所学,惟务识真,必为圣贤,不为乡愿,力破夫无害从俗之说,猎较受赐之说,仕不为道为贫之说。”

海瑞的一生,真正地诠释了“一片冰心在玉壶”!(吴道松)

Tags:

很赞哦! ()

随机图文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