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盏 > 建盏文化建盏文化

窑口是如何命名的?它又可以分为几大类?

水吉镇2022-12-07建盏文化人已围观

简介我们一直所说的窑口到底是什么?如何去理解它呢?窑口其实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涵盖了窑名、型制以及工艺。那么窑名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第一是以朝代来分,如唐...

我们一直所说的窑口到底是什么?如何去理解它呢?

窑口其实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涵盖了窑名、型制以及工艺。

那么窑名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是以朝代来分,如唐窑、明窑、清窑之类的。

第二是按地名来划分的,这个是最常见的的取名法,瓷窑以其辖属州县来叫的,例如浙江余姚上林湖的瓷窑由于它属于越州管辖的因而称之为越窑,内丘瓷窑由于它原属邢州而将之称为邢窑,另外如定窑、龙泉窑、哥窑等也是一样。

第三是以方位来命名的,如北宋汴梁东西各有各的窑厂,当初官衙设立东西二窑务,陈留县瓷窑由于它处于汴京之东而称东窑。

第四是以经营方式命名的,如五代余姚上林湖越窑烧成的某种“臣庶不可用”的秘色瓷器,就称秘色窑,北宋汴梁、南宋杭州瓷窑烧成皇室专属陶瓷器,就称官司窑,明初景德镇设御窑厂专烧宫廷御用瓷器,就称御窑,民问烧的就称民窑。

第五是以姓名来起名的,比方说有宋朝吉州永和镇的舒公窑、五代郑州的柴窑、或者是清朝以监烧官姓氏命名的臧窑(臧应选)、郎窑(郎廷极)、年窑(年希尧)和唐窑(唐英)之类的。

解放以后,各地区发现了很多窑址,如今关于很多新发现的古代瓷窑所定的名称,都命名于窑址所在地,上面再冠以隶属县名。像浙江萧山上董窑、广州西村窑、福建连江埔口窑、四川华阳琉璃厂窑、河南汤阴鹤壁集窑、山西介休洪山镇窑之类的,这样的起名方式已经差不多趋近相同。这般命名,既明确又切合实际情况。史上沿袭过来的窑口有窑址和名称不一致的,考虑到大家早已习惯这些说法,也就不会再改了,如定窑事实上没在定县而在曲阳县灵山镇涧磁村,耀州窑事实上没在耀县而在铜川县黄堡镇之类的。

按窑口的形制分为4大类:

一是龙窑,别称长窑。多倚傍在山上或堆土呈倾斜状,窑长大约达到30—80米,形似一条长龙,因而著名。龙窑建筑省事,装烧量大,产能高。并鉴于其自身有相应的高度差,具备一种自然的抽力,升、降温快,生产周期时间短,产能大,成本费用低,易于保持还原气氛,宜于于焙烧胚体较薄、较高温度下黏度较小的石灰釉瓷器。商代才出现了龙窑,不仅烧印纹硬陶,还烧初始青瓷,则是平常所说的“陶瓷同窑合烧”。自此龙窑的窑身慢慢增长,倾斜度和结构也持续地改善。至东汉中晚期出现了专烧瓷器的龙泉窑,窑室结构也进行了相应的改善。

二是馒头窑,由于其火膛和窑室合成一个馒头形状的区域而有了馒头的叫法。因为其形与南方的龙窑窑身长相比较圆滑且精巧,别名圆窑。一般 所指的馒头窑指的是半倒焰、倒焰式的窑炉。主要是盛行于我国北方地区。由窑门、火膛、窑室、烟囱等方面构成。其优势是保温性能好,适宜焙烧胎体较厚、高温下釉的粘度比较大的瓷器。不足之处是升温慢、降温也慢,烧制时长相比较长,窑内温度分布不太均匀,易出残品。

三是葫芦形窑,因为其外形而出名。葫芦形窑是由龙窑发展而成的,但对龙窑进行了比较大的改良,比较适合烧氧化钾含量高、釉在高温下粘度比较大的瓷器。五是蛋形窑。是在江西景德镇发现的,由元明期间的葫芦形窑转化而成的。以砖等材料砌筑,由窑门、火膛、窑室、护墙和烟囱等方面构成。窑床前低后渐高,倾斜度为3度左右。窑室前端高而宽,后渐低、窄,略呈扁圆,似平卧在地面的半边蛋,故名蛋形窑。蛋形窑以木材为燃料,耗柴量低,施工省事,成本便宜;构造合理,设计科学,使得烧制时间较短、装烧量大、产品品质好。蛋形窑适宜于一窑多类瓷种的同时烧制,对清代景德镇瓷器手工业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是阶级窑,又称之为阶梯窑,它出现在明朝福建德化窑,因宋元朝代的分室龙窑发展而成。就总的来说,龙窑是一个倾斜差大的龙窑,对于每个室来说,它也算是一类半倒焰式的馒头窑,因此 它既具备龙窑装烧量大、产能高的长处,又有馒头窑易于控制降温速度等优势,并能够 充分运用前一室的余热来节约燃料。适宜于烧制含氧化钾成分较高、釉在高温下粘度比较大的瓷器,如德化窑白釉瓷器。

按窑火的走向分为4种:

一是升焰窑,别名直焰窑,是中国古代陶窑的早期形制,盛行于新石器时代和商、西周时期。西周后期,它慢慢的被半倒焰式的馒头窑所替代。烧窑阶段,火苗由火膛到火道,紧接着经火眼到窑室,由室底升上去,经流坯件,烟由窑室顶端的排烟口排放至窑口外。这些火焰流动方式的窑炉称之为“升焰窑”。升焰窑易升温,但不易控制烧制温度和烧制气氛,燃料利用效率较低,装烧量小。

二是平焰窑,这个是一种火焰在窑内与窑身平行盛行的窑炉,它升温快,烧制时间较短,可提高效益。

三是半倒焰窑,这个是馒头窑的型制中的一种,火焰由火膛斜直喷向窑室顶端,然后由于后壁下部的排烟道和烟囱的吸引转而倒向了窑室后半截,烟灰则由排烟道进到烟囱,最后排出窑外。其约出现于西周晚期,自此慢慢盛行。

四是倒焰窑,别称“全倒焰窑”,也是馒头窑型制中的一种。它是从半倒焰窑发展而成的,可是在结构上与其有着明显的差异。烧焰时,烈焰从火膛斜直喷至窑室上方,紧接着所有倒向窑底,经流坯件,由吸火孔进人烟道,依靠烟囱的抽力,将烟从排烟孔排出窑外。倒焰窑产生于明朝,并且至今还在使用。其主要是能用烧制瓷器,也能用来烧制琉璃瓦和琉璃建筑构件。两者相比,能够减小窑室内各部位尤其是四周的温差,充分运用能量。

Tags:

很赞哦! ()

随机图文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