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南平新闻南平新闻

略论朱子民本思想与实践

水吉镇2024-07-07南平新闻人已围观

简介朱子不仅是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位政绩卓著的政治家。虽说,在坎坷的从政经历中,实职时间短、虚职时间长,正式到任的时间短,奉祠在家的时间长,但朱子满怀继往开来的理想抱负,勤政为民,济世经邦,尤其是在各地担任地方官,将其朴素的民本思想一一付诸实践,时至今日,仍有值得借鉴的重要启示。朱子民本思想在其许多著作和篇目中都有所体现,为阐释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他在《孟子集注》中



朱子不仅是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位政绩卓著的政治家。虽说,在坎坷的从政经历中,实职时间短、虚职时间长,正式到任的时间短,奉祠在家的时间长,但朱子满怀继往开来的理想抱负,勤政为民,济世经邦,尤其是在各地担任地方官,将其朴素的民本思想一一付诸实践,时至今日,仍有值得借鉴的重要启示。

朱子民本思想在其许多著作和篇目中都有所体现,为阐释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他在《孟子集注》中强调“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王道以得民心为本”。上书宋孝宗的《庚子应诏封事》鲜明指出:“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关注民生、体恤民情,被朱子视为治国理政最重要、最根本的任务所在,在实际从政经历中多有实践。

一、以民为本,视民如伤

同安(今厦门同安,宋属泉州)主簿是朱子仕途生涯的起点,也是其民本思想付诸实践的起点,任职同安期间,他把县署中的“佑贤堂”更名为“牧爱堂”,表达爱护百姓,造福百姓的拳拳之心,在办公大堂上高悬刻有“视民如伤”字样的匾额,作为自己为官一方,爱民为民的座右铭。

南宋时期,同安与南安交界处的小盈岭,是两地往来必经的古道驿站,更是保卫同安东北要塞的重要屏障。由于地势偏低,小盈岭成为东北风直击同安的大风口,造成不小的安全隐患。朱子担任同安主簿期间,几经实地查看、走访、勘察,因地制宜建造了一座石门坊,亲笔书写“同民安”字样,还在附近栽种大量榕树,有效抵御风沙。几年之后,朱子任满返乡,当地百姓一路相送到小盈岭,手扳车辕依依不舍,后人因此在那里立了块石头,镌刻“扳辕”二字,被称作扳辕石,成为青年朱子任职同安亲民、爱民、为民的生动见证。

二、减轻赋税,宽养民力

南宋朝廷偏安临安(今浙江杭州)一隅,不仅对金国俯首称臣,还必须每年向其进贡白银25万两,绢布25万匹,加上军费开支庞大,财政供养十分困难,于是,各级官僚机器创造了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给老百姓带来沉重负担,朱子对此极为愤慨,一针见血地指出:“官科盐于民,岁岁增添……横敛无数,民不聊生。”在朱子看来,名目繁多的赋税不仅导致民不聊生,也容易使政权陷入危机。因此,他坚定主张:“民富,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独富。”认为君民本为一体,民富方可国强,竭力为民请命,减轻赋税,宽养民力。(具体实践见下表)


担任职务  减轻赋税的具体措施

同安主簿 

1.改变官府派兵催逼的暴力方式,采用三联单、预通知等办法收税,防止舞弊行为。

2.向知县陈元滂请教“开支人丁,推割产税”八字诀;向惠安县丞郑昭叔学习行经界的办法。


知南康军    

1.发布《知南康榜文》施政纲领三条,其中,第一条就是面向全社会征求“宽恤民力”的方法和途径。

2.上书一系列奏章,请求朝廷减轻赋税。

3.总结体恤民情的六项措施,包括减轻赋税、招邀商人运米救济灾民、劝说富豪救济穷人、打击官吏贪污等。


提举两浙东路

常平茶盐公事

1.积极对浙东沿海明、越、温、台四州的盐法进行改革。

2.对不顾灾民死活、苛扰百姓的贪官污吏坚决予以弹劾。


知漳州 

1.鞭挞贪官“横敛扰民,为害有大于此者,到官之后须次第讨论更革之。”

2.屡次上奏,申请朝廷减免“属县无名之赋七百万,减经总制钱四百万。”

3.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正经界”的具体方法,希望以此实现田多者多交税,田少者少交税,缩小贫富差距。


知潭州兼荆湖

南路安抚使

考虑旱情严重,暂缓收取湘潭等五县赋税,并晓谕乡民“各宜安心车水,灌溉田亩。”



三、重视农业,制民恒产

朱子认为农业生产是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关系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的发展大计,因此,他主张“王政以食为首”,认为各级官吏都要把发展农业生产,解决生存问题温饱问题作为重要任务来抓。知南康军任上,发布《劝农文》,对犁田、粪壤、插秧、除草等农事的开展时间、操作技术、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梳理和劝谕。还陆续发布《劝农民耘草粪田榜》《谕人户种荞麦大小麦》《再谕人户种二麦》《申谕耕桑榜》指导、督促农业生产。离任漳州前,作出不误农时、兴修水利、多栽豆菜等十项劝谕,有力推动当地农业生产。

四、赈济灾荒,解决民忧

朱子生活的年代,灾害频发,加上边疆战事不断,朝廷往往无暇顾及灾荒。朱子多次在灾害年景出任各地地方官,围绕赈济灾荒,解决民忧等方面做出诸多努力。乾道四年(1168)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发生严重水灾,奉祠在家的朱子协助官方赈济灾荒,深入乡村实地考察、了解灾情,出面上书建宁府官仓借粮渡过难关,还在五夫里(今武夷山五夫镇)建立民间社仓,确定管理人员,制定《仓规》,开创了一种采用民间力量为主,具有互助性质、自给自足的储粮备荒新方式。知南康军任上,面对多地旱灾,庄稼歉收,朱熹及时上疏朝廷,汇报灾情,通过向上申请救济与鼓励富户出资相结合的方式筹集赈粮、减税与赈济双管齐下的策略大修荒政,同时,通过颁布公告、安抚民心,用以工代赈的办法来开场济粜,解决灾民饥食的问题。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遭遇水患、洪灾,同样事必躬亲,不遗余力。

五、大兴教化,敦厉民俗

纵观朱子的从政生涯,每到一地任职,都将教育作为重要事务来抓,整顿官学、兴办书院、促进当地教育事业发展,推动社会教化,敦厉民俗民风。任同安主簿期间,兼管县学,多方筹措资金,重建县学学斋;县学学子从此前寥寥数十人增加到两百余人。此后,知南康军、知漳州、知潭州,虽然在各地为官时间长短不一,但无一例外的是,始终坚持对教育的重视,在各地聘请学官、制定学规,广招生徒,重整南康军学、漳州郡学、潭州州学,推动儒学传播。整顿官学的同时,创办寒泉精舍、晦庵草堂、武夷精舍、沧洲精舍四大书院,读书学习、办学讲学、著书立说数十年。重建、修复白鹿洞书院、湘西精舍、岳麓书院,特别是一手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从五教之目、为学之序、修身之要、处世之要、接物之要等方面,对为学者做人处世、读书学习提出鲜明的规范和要求,要求师生共同遵守,成为书院发展史上的一个纲领性学规,影响后世数百年。除此之外,朱子在各地办学讲学、题字过化的书院数十所,培养了大批经邦济世的人才,对发扬中国书院教育发挥了巨大作用。

除了学校教育外,朱子还十分重视社会教化的作用,在各地为官时,制定各种规范民俗、涵养民风的规范条例、乡规民约,张榜公示,加以推行。如,知南康军任上,撰写《示俗》,引用《孝经·庶人章》:“不孝之人,天所不容,地所不载,幽为鬼神所责,明为官法所诛,不可不深戒也。”对当地出现的盲目迷信遁入空门,弃父母长辈于不顾的现象予以谴责;颁布《晓谕兄弟争财产事》榜文,劝谕百姓修兄弟之行。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期间,颁布《约束版》48条禁令,禁止聚众赌博、乱砍滥伐等不良行为,对敦厉民俗,营造良好社会风气起到号召和呼吁作用。

朱子所处的时代距今已有800多年,受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制约,其民本思想不可避免地存在历史局限性,但客观、理性地看待朱子民本思想与实践也有其现实意义。

内圣外王包括朱子在内的许多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家国情怀与价值目标。《礼记·大学》开篇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要实现这样的宗旨和境界,须做到“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内圣的要求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外王的目标是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条目概括了内圣外王的基本纲领和途径,是逐层递进的实践理路。朱子一生,以内圣外王为不懈追求,恪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奉祠在家,始终将道德修养作为塑造理想人格的前提,严格要求自己,衷心劝诫统治者。他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特别强调个人对家庭、社会、国家及民族应承担的责任,以民为本,视民如伤,为民请命。应追求内圣外王,不断提升道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涵养高尚情操,用实际行动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与情怀。

朱子在思想上推崇重民爱民富民,主张施行仁政,提出“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视百姓为国家的根本,将关注民生、体恤民情作为治国理政的首要任务。行动上同样亲民惠民,视民如伤,为改善民生奔走呼吁、不懈努力。在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养老等关系民生的重点领域上发力,不断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朱子的民本思想也是“以人民为中心”,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日常工作的始终,摆到工作职责里,放到工作方法中,用它来指导实践,避免因为理论上的短板,造成信念上的动摇。在实践中,也要探索创新方式、方法,综合采用专题授课、研讨交流、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全面领悟“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意义、基本内涵、实践要求,增强学习针对性、实效性。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增强为民办事的意识,提高为民办事的本领,在实践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作者单位:中共南平市委党校)

Tags:

很赞哦! ()

随机图文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