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南平新闻南平新闻

东方庞贝 环带明珠——走进武夷山城村汉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水吉镇2024-07-11南平新闻人已围观

简介盛夏时节,阳光灿烂。毕业季、暑假接踵而至,正是与好友们组团出游的好时节!近日,南平将沿线优越的自然资源和朱子文化、茶文化、闽越文化、建盏建本文化、宋慈法律文化等人文资源串珠成链,打造探秘、朱子、寻茶三大主题研学旅游线路。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武夷山城村汉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了解闽越文化。巍巍武夷山,滚滚闽江水。一个古老的王国曾经雄踞东南海疆,一座辉煌的王城淹灭于群山之中——这里是武夷山城村汉城国家考古

盛夏时节,阳光灿烂。毕业季、暑假接踵而至,正是与好友们组团出游的好时节!近日,南平将沿线优越的自然资源和朱子文化、茶文化、闽越文化、建盏建本文化、宋慈法律文化等人文资源串珠成链,打造探秘、朱子、寻茶三大主题研学旅游线路。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武夷山城村汉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了解闽越文化。

巍巍武夷山,滚滚闽江水。一个古老的王国曾经雄踞东南海疆,一座辉煌的王城淹灭于群山之中——这里是武夷山城村汉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城村汉城遗址,位于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又名古粤城、闽越王城。1996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作为武夷山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主要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2年,正式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如今随着《1980-1996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发掘报告》等一系列专著和文章的发布,城村汉城遗址已成为闽越文化的研究重镇。

闽越王城博物馆

连日来,遗址东南侧的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访客络绎不绝。“由丽江市博物院和我们联合举办的‘纳西族东巴文化展’已正式开展,展览时间持续至10月1日。”6日,闽越王城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共展出86件套藏品,包括东巴绘画作品、古籍、法器以及木雕东巴神偶等,通过馆际交流,让大家领略到纳西族独特的民族文化。

文化遗产活动

据了解,200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专门批复成立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以便更好地承担城村汉城遗址的考古、研究、保护、管理等工作。博物馆现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占地面积1公顷,建筑面积4100余平方米,拥有馆藏文物和标本1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近600件。近年来,闽越王城博物馆立足馆藏资源,积极开展文旅、民俗、教育、研究等主题系列展览与社教活动,引导公众走近遗址、热爱遗址。

走进博物馆,汉代风格的合院式建筑映入眼帘,高大威严的闽越王无诸雕像伫立于庭院,再现了其雄才大略的形象。建筑平面呈中轴线布局,依次为大门、天井、前殿、天井、后殿及四周回廊,悬山顶梁架结构,组成宫殿院落。屋宇高大敞亮,主从有序、严谨规整、重檐翘角,再现汉代闽越宫苑建筑的风采。

馆内“闽越历史之光”基本陈列贯穿闽越文化形态和汉城遗址主线,通过“闽越民族”“闽越王国”“闽越王城”和“世遗宝地”四个部分,逐级递进,集中展示了距今约2110年前南方少数地方政权,闽越国从汉封立国直到叛汉终被剿灭的百余年历史。展厅沙盘引进数字文物3D模型、多媒体投影、360°全息影像等现代技术手段,提升了展览的趣味性、互动性。

城村汉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古城之一,其文化遗存是武夷山“世遗”浓墨重彩的一笔。讲解员告诉记者,目前,遗址公园由王城展示区、王城河道景观恢复区、公园入口及博物馆区、手工业遗址景观展示区、古村展示及活化利用区、崇阳溪滨河景观区、农耕文化体验区、农业环境保育区等构成,规划面积313.7公顷。

1999年,武夷山申报世界遗产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现场考察评估专家在城村汉城遗址实地考察后说:“这是环太平洋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汉代王城遗址,是中国古代南方城市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得益于城村汉城这样厚重文化的滋养,武夷山当年得以跻身“双世遗”,实现了福建省世界遗产零的突破。

时间回溯到1958年,时值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了保存有较完整城墙的古城——城村汉城遗址。随后经过60多年的考古勘探与重点发掘,发现城墙、城门、宫殿、作坊、墓葬等遗迹,出土陶器、砖瓦、铁器、铜器等大量文物。

因为山川阻隔,闽江、九龙江等水系独流入海,没有汇入长江、黄河等“两河”水系,而且自然环境优渥,福建史前时代的发展进程相对独立、缓慢,呈现出别样的风采。

作为其中一颗亮眼的星辰,武夷山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早在5000多年前便有先民在此劳作生息。以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为代表的闽越文明在岁月长河中孕育而生,逐步形成“古闽”“七闽”“闽越”等族群文化,走向了福建文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汉代乐舞表演

“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

汉高祖五年(前202),刘邦即帝位,念无诸有功,封其为闽越王。城村汉城遗址便是闽越王无诸受封时营建的一座王城。直到公元前110年,在诸王割据与集权统治的纷争中,闽越王城被汉武帝“一把大火”燃烧殆尽。92年的建都史,顷刻间,付之一炬,如恒星陨落,沦为废墟。

遥想当年,令人心神激荡。闽越国是福建历史上地方割据政权中时间最早最长,也最为强盛的诸侯国。沿着闽越古道回归的无诸,如同他的先祖勾践一般,带着闽越国走向强大,他积极吸收中原先进技术和文化,其冶铁技术水平尤为卓越。同时,对外扩张,不断发展壮大,创造出灿烂辉煌的闽越古国文化。

闽越王城为内城外廓、廓外有郊的分布格局,占地14.6平方公里,其中王城面积48万平方米。这里枕山抱水,依山峦起伏之势而筑,西倚山势挺拔的武夷群峰,南北两侧岗阜山丘左右围护,崇阳溪由崇山峻岭中逶迤而来,以河为壕堑、山为墙屏,重重天然屏障合护而成金汤之固,彰显擅于“山形而水处”的闽越族人的智慧之作。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民”,闽越王城遵循着战国以来流行的都城建造规制,内城外郭,四面开东西南北4门及3处水门,东城门外的北岗、南岗分立“左祖右社”,是闽越庙、坛遗址。宫殿苑囿错落矗立,大小园林池沼有序相接,其气势之盛,可见当年闽越王国的泱泱气象。

如今王城里还留下什么珍稀遗迹?

王城遗址现存城墙、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王殿垅东西水门、大型宫殿、瞭望台、古井、祭坛等遗址,城外还有官署区、居民区、窑址、冶铁作坊、大型墓葬区等。这些都昭示着,东南边陲的闽越国西望长安,刻意追仿秦汉王朝气度,城邑布局经过精心设计,主次有序,严谨规整,处处体现王城的威严和堂皇。大型宫殿和城邑的出现以及城市建设的成熟,是闽越文化最重要的历史价值之一。

令人惊叹的是,这里还有古老的“供暖设施”。在城内可以见到,两组排水系统和三处进排水口遗存,这些陶制的下水管道,可将污水直排到城池外,实为先进便利。宫殿中的室内浴池为我国所发现的古代最早的宫内浴池,其供排水管道设施非常严密完备,是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其中还有回旋的管道,闽越人将水烧热,通过回旋管道的循环,给室内供暖取暖,再通过供水管道流入浴池,设计极显精妙。有人戏言,各类砖、瓦、供排水管道系统等建筑材料的应用是现代供暖系统的“前身”。

来到有“华夏第一井”之称的闽越王宫古井,尝一口依然清冽可口的井水。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该井的选点挖筑,显示了闽越先民在认识水势、水源、水质等方面都达到较高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闽越人不仅在日用器皿方面形成了与前、后代风格不同,与同时期他族不同的自成一体的陶器系统,还有纺织业、冶铸业和建筑业等精细的社会分工。

闽越人大量制造铁器,普遍用于军事、农业、手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在城址下寺岗、黄瓜山、元宝山等地,都有铁器作坊遗址,其时冶铁业的繁荣景象可见一斑。遗址出土了重达15公斤的大型铁犁,即使在中原地区也不多见。铁五齿耙问世为全国最早,还有全国同时期最长的铁矛,长达81.6厘米。而且,闽越人似乎“青出于蓝”,发明了更为先进的钢质铁器,钢铁器冶炼和制造技术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筒瓦、瓦当、大型空心砖等建筑材料,无不刻上秦砖汉瓦的烙印。长202厘米、宽32厘米的空心砖,形体硕大,纹饰精美,为现今全国已发现西汉时期最长的空心砖,弥足珍贵。“万岁”“常乐万岁”“乐未央”等瓦当,其规格俨然等同汉廷宫殿所用瓦当,铭文篆书秀丽优美,加以云树花纹,在秦汉瓦当中亦属精品。

如今,在闽越王城遗址这片古老而又极富传奇色彩的土地上,还有一个古朴幽静的古老村落。它是古代闽越人离去后,中原移民重建的村庄,因建在古越城邑的土地上,故名“古粤城村”。

汉城今昔

青石台阶,方砖铺地。该村历史悠久,曾为闽北通商大埠,素有“淮溪首济”之美誉,至今仍保存着传统文化印迹。砖雕石刻、牌匾盈联,积淀着先人的智慧,记载着武夷山地区古村落发展的历史。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集大成而走向高峰的闽越国文化兼收并蓄,让山海二元文化格局得到了统一,是已消逝的古代文明的见证,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共融共生共发展的生动案例。闲暇时刻,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走一走,抚摸历史的墙垛,感受闽越文明如大江奔流,生生不息,照耀着新时代的武夷山不断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迈向新征程。

作者:张筱惜 文/摄


Tags:

很赞哦! ()

随机图文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