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南平新闻南平新闻

全市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动乡村振兴:乡村美如画 幸福踏歌来

水吉镇2024-07-13南平新闻人已围观

简介干净整洁的庭院、宽敞清洁的公路、环境美丽的村容村貌,袅袅炊烟中溪水潺潺,风光旖旎的田园景象映入眼帘……光泽县鸾凤乡饶坪村成为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上一颗美丽的“珍珠”。通过建设共富田园综合体,昔日的撂荒地已变成良田、网红打卡点,彩色步道、花卉大棚、亲水平台、露营基地……农文旅融合发展,让邵武市和平镇实现旅游业态扩面、乡村产业增效、乡村文化提质。在顺昌县洋口镇大爱社区,“大爱美好生活馆”内设有长

干净整洁的庭院、宽敞清洁的公路、环境美丽的村容村貌,袅袅炊烟中溪水潺潺,风光旖旎的田园景象映入眼帘……光泽县鸾凤乡饶坪村成为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上一颗美丽的“珍珠”。

通过建设共富田园综合体,昔日的撂荒地已变成良田、网红打卡点,彩色步道、花卉大棚、亲水平台、露营基地……农文旅融合发展,让邵武市和平镇实现旅游业态扩面、乡村产业增效、乡村文化提质。

在顺昌县洋口镇大爱社区,“大爱美好生活馆”内设有长者食堂、健康故事屋、人文悦读空间等,每天吃饭时,老人们就来到长者食堂,享受温馨“食”光;孩子们在这里学礼仪、画画、读书、练书法,享受快乐暑期。

……

盛夏时节,闽北乡村山清水秀、景色宜人,随处可见“千万工程”生动实践留下的深刻印记。

乡村振兴,向美而行。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南平,与浙江为邻。近年来,南平将深学“千万工程”经验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对南平“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紧密结合起来,深入贯彻全省“千万工程”会议精神,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走具有南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正在变成新时代南平版“富春山居图”。

绘蓝图,科学规划美丽乡村建设

夏日傍晚,微风拂面,送来丝丝凉爽。漫步在松溪县河东乡大布村,仁泽书院、罗汉寺、古渡口、古井、古街,彰显出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福”文化弘传基地、农夫集市、露天电影院、大布科诚植物园等建设项目的相继完工,则让大布村呈现出新活力。

“近年来,松溪县深学‘千万工程’经验,由县委主要领导挂帅,聚焦南平市委提出的‘四重、五好、六美’目标任务,以大布村为示范点,以‘大布—长巷—长江’三个村为示范带,辐射带动全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河东乡党委书记刘继明说,“大布—长巷—长江”组成松溪县集农业、工业、旅游业为一体的松溪县庭院经济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带,特点明显、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旅游配套设施完善,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关注。

建立县(市、区)党政主官“1+1”示范带动机制,分别牵头抓1个和美乡村示范村、1条精品示范带,是“四个一”工作举措中的“一机制”。

去年7月,全省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福建美丽乡村现场推进会召开后,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按照省委书记周祖翼“以县域为单元统筹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科学分类、分批实施,以及因地制宜优化乡村区域行政设置”等重要理念,邀请同济大学等专业团队到我市调研,为我市乡村振兴“把脉问诊”,并组织10个县(市、区)委书记和相关市直部门负责人到浙江实地考察学习,结合实际探索“四个一”工作举措,运用“共规共建共管共享”理念,加快打造“一带三沿、百村示范、千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格局。

何为“四个一”?“一规划”,即以县域为单元,邀请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等专家团队实地指导,统筹编制县域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一导则”,即市级编制和美乡村建设风貌导则纲要,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布局等方面形成标准体系,规范乡村建设;“一方向”,即确定“一带三沿”建设重点,着力打造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和沿高铁高速、沿国省道干线、沿主要河流等重点区域乡村;“一机制”,即建立县(市、区)党政一把手“1+1”示范带动机制,分别牵头抓1个和美乡村示范村、1条精品示范带,共谋划推进项目465个、总投资110.23亿元。

与此同时,我市研究出台《关于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南平和美乡村的行动方案》《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若干措施》《南平市竹产业千亿行动方案》等相关政策,通过持续深化“南平机制”、提升干部实战能力、构建创新创业平台,确保乡村振兴五大行动落地落实。

围绕“六美”目标,按照“四共”理念,我市与同济大学杨贵庆教授团队深度合作,编制形成《南平市和美乡村建设风貌导则纲要》(简称《导则纲要》)《邵武市全域乡村振兴规划》,为进一步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努力打造具有山区特点的和美乡村理清了发展思路、提供了重要遵循。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贵庆表示,《导则纲要》具有先锋性和创新性,是指导南平市各县(市、区)及重点地区编制和美乡村建设风貌导则的技术规定,通过对乡村建设活动在风貌要素方面的引导和管控,充分体现乡村发展的地域特点、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提升山水田园村居的整体品质,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强党建,创新构建乡村治理体制

走进延平区炉下镇斜溪社区村,乡间道路开阔平坦、农家小院干净整洁、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洲头依山傍水的自然风光、五彩石头堆叠的“霍比特人小屋”、通透幽静的“玻璃茶室”,以及“炉下之问”生态文明实践展示馆、“五联共建”机制、“吃茶话事”“红九条”“黑五条”等,都常被人们所乐道。

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斜溪村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在全面推进产业绿色转型中答好“炉下之问”新答卷,在落实“六美”目标中推动强村富民,实现了由“养猪村”到生态村的成功转型。

“坚持党建引领,是做好农村工作的重要法宝。”斜溪社区村党支部书记陈秀庆说,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斜溪社区村完成了华丽转身,并成功获评首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连续两届获评全国文明村。

斜溪社区村是我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

乡村治理体制建设是推进乡村有效治理的关键,也是解决乡村发展问题的突破口。从“千万工程”经验中汲取智慧力量,我市坚持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大力加强乡村治理创新,营造美美与共的和美乡村。

去年4月,我市创新开展“党建体检”工作,选派千人下沉一线,覆盖全市1636个村,在调查研究中延伸精准选派、资源下沉等机制,到最前线摸实情、解难题。

通过“党建体检”,我市全面摸清村级班子运行和“土特产”情况,理清乡村振兴发展思路,共摸排茶产业村366个、竹木产业村457个、旅游产业村294个,谋划发展项目2099个,培育打造32个党建体检成果转化示范村,整顿转化60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进一步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质效,党建体检做法入选全国组织干部学院创新实践案例课程,写入2024年省委工作要点。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去年以来,我市积极开展优秀村规民约评选推广活动,发挥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规范约束作用,破除铺张浪费、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持续打造“闽北讲习班”宣讲品牌,以“小视角”讲透“大主题”,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大力弘扬朱子文化、红色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广大群众爱党爱国、向上向善,睦邻友好;武夷山市星村镇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邵武市和平村等4个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与此同时,我市以“吃茶”为媒着力构建组织便捷、贴近群众、共建共享的“庭院式”议事平台,进一步健全完善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制度体系和工作矩阵。全市乡村(社区)全覆盖设置“吃茶话事”点1995个,把茶泡开,把话说开,把心结解开,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杯热茶在手,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话村事、议村务。

不仅如此,我市还整合资源建立“一中心一平台一队伍一载体”,探索具有南平特色“枫桥式”做法,全市提升综治中心153个,选派2353名政法干警担任平安指导员,158名政法单位班子成员挂点联系综治中心,2023年群众安全感率达99.46%,位居全省第一。

谋发展,统筹推进绿色产业振兴

时值盛夏,顺昌县建西镇越发绿意盎然。碧树环绕间,林业文化遗产展示馆、建西森林小火车中心站、林业文化研学基地等串珠成链,共同绘出一幅宜居宜业的乡村新图景。

建瓯市小松镇湖头村则迎来了暑期客流小高峰。建州美术馆、桃花林采摘园、桃花坞农产品展销馆、“湖畔山居”小木屋酒店……村里的各个打卡点格外热闹。

在松溪县郑墩镇梅口村梅口埠景区,大型实景换装游戏“剧本杀”、房车露营地、烧烤露营地、围炉煮茶等项目深受年轻人喜爱。

……闽北各地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强化试点示范,持续夯实基层基础,以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场景比比皆是。

产业振兴是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

南平是“中国竹乡”,也是“中国茶乡”“南方林海”,好山好水孕育出丰富而优质的物产。去年以来,我市坚持绿色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念好“土”字经、打好“特”字牌、唱好“产”字歌,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把生态优势、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巧用“土特产”金钥匙,打开乡村振兴幸福门。

在做强主导产业方面,我市对茶、鸡、笋竹、奶等三产融合度较高的产业,按照“链长+链主+专班”模式,实行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

2023年,全市新开工、建成投产茶、竹、水、食品加工产业链项目248个,产值分别增长7%、8%、33%、7.5%。其中,全省首个持有金融牌照的茶叶现货交易平台——福建武夷国际茶叶交易中心建成开市;肉鸡产业集群入选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竹产业实现全产业链产值超500亿元,位居全国设区市前列。

在做大优势产业方面,我市坚决守好粮食生产安全底线,积极推广“支部包村”“党员包户”“企业包田”和“烟—稻轮作”等撂荒地治理机制,超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蛋鸡、食用菌、特色水果、鲜食玉米、锥栗等优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注重种业创新,新育成10个杂交水稻、3个玉米新品种,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突破18万亩,占全省制种面积的25%;“圣泽901”白羽肉鸡、杉木第四代种苗、百合种球国产化繁育技术在全国推广,优势制种产业持续突破。

在做精潜力产业方面,我市深挖资源禀赋,发布“百年蔗”白皮书,用科技成果解密潜力产业之“特”,促进百年蔗等一批特色潜力产业不断做精做强。一年来,邵武多花黄精被列入2023年全国“福九味”中药材产业集群项目;松溪县建成百年蔗标准化糖厂、雍百年酒业;“浦城黄毕洋酸菜”等一批乡村特色产业推陈出新。

生动的实践,美丽的昭示。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中领悟真谛,从“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千村未来、万村共富”中探索真理,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一幅“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在闽北大地徐徐铺展。

□本报记者 卢国华


Tags:

很赞哦! ()

随机图文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