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南平新闻南平新闻

文化中国行|南平有佳石 刻铭“凤咮砚”

水吉镇2024-07-29南平新闻人已围观

简介《东坡诗集注》卷三十记载:余旧作凤咮砚铭,其略云:“苏子一见名凤咮,坐令龙尾羞牛后。”(资料图片)用南剑石做成的板砚,具有茶台功能传承人郑世阳讲解如何辨别南剑石优劣《成功》砚该砚(见左图),直径长36 cm 、宽28.5cm、厚8cm,刻铭“凤咮”,选自南剑石系列中不可多得的俏色品类,质地上乘、构图精妙、雕工精湛,是传承人郑世阳长久以来想赋予“凤咮砚”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历史渊源具象化的一件精品。宋

《东坡诗集注》卷三十记载:余旧作凤咮砚铭,其略云:“苏子一见名凤咮,坐令龙尾羞牛后。”(资料图片)

用南剑石做成的板砚,具有茶台功能

传承人郑世阳讲解如何辨别南剑石优劣

《成功》砚

该砚(见左图),直径长36 cm 、宽28.5cm、厚8cm,刻铭“凤咮”,选自南剑石系列中不可多得的俏色品类,质地上乘、构图精妙、雕工精湛,是传承人郑世阳长久以来想赋予“凤咮砚”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历史渊源具象化的一件精品。

宋代篇

苏轼一见名“凤咮”

至珍惊世初莫售,黑眉黄眼争妍陋。

苏子一见名凤咮,坐令龙尾羞牛后。

“凤咮……”

苏东坡出神地呢喃着,手里把玩着一方黢黑的砚台。他想得入迷,一时神往千里之外。此砚来自任职建州钱监的好友王颐,在书信里,王颐告知东坡此砚石来自建州北苑凤凰山凤嘴部分的小潭。苏东坡抑制不住欣喜,当即为此砚作铭,命名“凤咮”。

“咮”即成鸟之喙,“凤咮”二字,一言产地,一言珍奇。虽然凤咮砚产自凤凰山源自误会,苏轼喜爱“凤咮”二字却不言而喻,得到王颐赠送凤咮砚的同一年,苏轼正在杭州任通判。他将杭州凤凰山脚下一所衙署旧房,略加修缮,取名“凤咮堂”。当年中秋,他在观赏钱塘江大潮时写下名句“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同诗当中有“凤咮堂前野桔香,剑潭桥畔秋荷老”一句。“凤咮”与“剑潭”对仗出现,诗句中凤咮堂与剑潭桥均为杭州当地事物,而凤咮砚产地建溪黯淡滩位于南剑州, “剑潭”与“剑浦”“剑津”等词西晋以降便是南剑州别称,南平这片土地与苏轼的奇妙缘分,在他收到那一方砚台起,命运的齿轮错位啮合。

错位的因缘际会,苏轼并不知晓。此时,他仍误以为喜爱的凤咮砚来自北苑凤凰山凤嘴部的小潭,并以南剑州建溪黯淡滩所产南剑石为伪,其先有云:“仆好用凤咮砚,论者多异同,盖少得真者,多为黯淡滩石所乱耳。”

这一误会直到十年之后稍解。他为好友作《孔毅甫凤咮石砚铭》:“昔余得之凤凰山下龙焙之间,今君得之剑浦之上黯黮之滩。如乐之和,如金之坚。如玉之有润,如舌之有泉。此其大凡也,为然为不然?然也,虽胡越同名犹可;不然,徒与此石同溪而产,何异于九鹏而一鹯。”细细端详孔毅甫来自黯淡滩的石砚,苏轼也不得不认同二者性质相类。这位热心为凤咮砚“带货”的“顶流”文豪,此时认为石砚重在质地,而非产地,两地产石金坚玉润,同名犹可。

误会最终得到澄清是在数十年后。之前王颐将产地指为北苑凤凰山,苏东坡采信此说。后经胡仔多次亲往北苑询问当地人。北苑凤凰山麓只有三四尺小泉,并无深潭,且凤凰山土沃石少,石质顽燥,当地人未以山石为砚。想来当时传闻不审,苏轼被人误导。叶梦得的考证则更加深入:“此石(南剑石)有二种,其一出卤水,去黯淡四十里,细润而不甚发墨。黯淡滩石宜墨,而肤理不逮。” 卤水石与黯淡滩石同溪而产,虽同名为南剑石,发墨与否相差甚远,东坡前言“何异于九鹏而一鹯”此处正巧应验。

苏东坡曾经自嘲:“我生无田食破砚,尔来砚枯磨不出。”他作为文人,一生砚田笔耕,砚台既为生计之源,又是知己良伴。他爱砚,也与砚有缘。当黯淡滩石面世,众人见到石材黑色的肉质上散布星星点点的金色,如同“黑眉黄眼”。美妍抑或丑陋,众人莫衷一是,苏轼得见却将其奉为“至珍”。

时光溯回庆历七年,彼时12岁的苏轼与朋友在住宅的空地上玩挖地游戏,偶然掘得一块鱼形的石头。石色浅绿,温润晶莹,叩之有铿锵声,皮壳与肉质都散布着细小的银星。他出于好奇以墨条试磨,非常容易出墨。就连苏轼的父亲也惊叹说这是一方“天砚”,并将它视为孩子未来文章发达的祥瑞之兆。苏洵为“天砚”制作了匹配的砚盒,两物一并赠送给苏轼。石材上的点点金星,众人不知妍陋。而或许正是它们与“天砚”上散布的银星相似,触动苏轼的怜爱之情。自幼得“天砚”,游鱼入罟,银星点点,预兆文运。名满天下时,凤咮衔璞,金星熠熠,似续前缘。

砚名流芳宋史中

宋代是一个文风昌盛、学术繁荣的时代,诸多文人墨客以墨为伴,以砚为友。在这个时期,并非只有苏东坡一人对砚台情有独钟,博学多才的士人们意识到了砚文化的繁荣,于是纷纷为砚著书立说。与苏轼齐名的书法家米芾素有“砚痴”之名。他特地撰写了《砚史》一书,详细记载了二十六种石砚,并对端砚和歙砚进行了辨析。此外,《端溪砚谱》《砚笺》《歙砚图谱》等典籍也相继问世。宋人不仅为砚著书,还为砚作诗刻铭,苏东坡就曾为黄庭坚、孔毅甫等多位友人的砚台创作砚铭。陆游所作《延平砚铭》也流传至今:“延平双龙去无迹,收敛光气钟之石。声如浮磬色苍璧,予文日衰愧匪敌。”正是在这样浓厚的砚文化氛围下,凤咮砚以及“四大名砚”中的三种基本成型。

然而端、歙、洮三砚流传至今,与之相关的美谈历代不息。凤咮砚却在一时名噪后逐渐偃旗息鼓,它最后一次青史留名是在胡铨所撰笔记《经筵玉音问答》之中。南宋隆兴元年,胡铨在内阁为皇帝起草书稿。宋孝宗赏赐他金凤笺,并允许他使用内阁中御用的玉管笔、龙脑墨、凤咮砚。自此记载之后,凤咮不鸣于典册。成书约在宋元之际的小说《李师师外传》里写“(宋徽宗)以赐师师端溪凤咮砚、李廷圭墨、玉管宣毫笔、剡溪绫纹纸”,后世小说家之言,不宜当作青史实录。尽管如此,凤咮砚能与李廷圭墨、宣笔、剡纸齐名并列,可见其珍贵。而被冠以“端溪”之名,也可见其传承中断,在部分人的认知里与端砚混淆,令人遗憾。

如今的黯淡滩水静波平,不见昔日乱石叠齿、十船九翻的险象。建溪潺潺,仍将南剑石默默洗砺。偶有一二采石人的身影,点缀在青碧之间,躬身寻觅凤咮砚的辉煌过去。

现代篇

复原“凤咮”  金石有声

“凤咮?”

初听“凤咮”,9年前的郑世阳与多数今人一样,对其一知半解;9年后,他成了南平市级非遗项目延平凤咮砚制作技艺传承人、复原人,成了最了解凤咮砚的“知情人”。

成堆的深灰色石头堆叠在道路两旁,厂房内,泥塑、木雕、砚雕作品分区摆放……走进位于延平区茫荡镇安丰村里溪山庄内的凤咮砚制作工坊,及眼处,艺术气息浓厚。

早在12岁那年,郑世阳便与“雕刻”结缘。郑世阳的舅舅、姑丈都是泉州市惠安县螺阳镇人,很早便开始从事木雕生意。年少的郑世阳常被叫去帮忙,接触木雕技艺。木头、树根等从原生态到艺术品的蜕变,在郑世阳心中播种下艺术的种子。长大后,他毅然走上雕刻这条道路。2012年,郑世阳与妻子叶萍相识并结婚,叶萍是延平区茫荡镇茂地村人,此后,“茫荡女婿”郑世阳便在南平安了家。

2015年4月,郑世阳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进修,任课教师是中国当代学者型砚雕家吴笠谷,得知他来自南平茫荡镇,吴笠谷告诉他:“南平古时有名为‘凤咮砚’的砚台,宋时苏东坡和宋徽宗都用过,据说制作砚台的南剑石就来自茫荡镇一个叫黯淡滩的地方,你去找找看。”

黯淡滩位于延平区茫荡镇建溪安丰至大横镇流域,是《南平县志》记载的“南平古八景”之一。过去是南下福州的必经之路,此地水流湍急,行舟至此往往险象环生,给人以前路黯淡之感,故名黯淡滩。巧的是,黯淡滩正是妻子叶萍熟悉的地方。

恩师的建议点燃郑世阳的好奇心,回到南平后,郑世阳与妻子便开始了艰难的“寻石之路”。

炎炎夏季,郑世阳与妻子从早上寻到中午,从河边寻至河中,抱着沉甸甸的石头,有时脚下打滑,摔至河中,身上便是青一块紫一块。运输也不易,夏季曝晒在阳光下的石头变得滚烫,将石头抱到车上便是个大工程。冬季严寒,河水冰冷刺骨,夫妻俩还是要一块块地翻找,寻找南剑石的踪迹。“有时候找到好的南剑石,抱在怀里,哪怕是人滑倒在河里,石头也不能掉。”郑世阳说。

寻石之初,郑世阳对南剑石的印象尚且是模糊的,在经过翻阅史料、实地查找后,郑世阳辨别南剑石的“火眼金睛”逐渐炼成。“南剑石的石质细润绵密,水纹淡雅高贵,多有金星点缀,与苏东坡所说的凤咮砚质地特性极为相符。”郑世阳说,自2015年开始,他将找到的石头做成砚台,一方一方寄给吴笠谷鉴别,得到的却是恩师否定的声音。

直至2018年,吴笠谷打来电话,经砚文化行业专家、学者多方鉴定,确认郑世阳寄去的一方砚台为凤咮砚。

断承千年的凤咮砚重现于世,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郑世阳前进的道路。

郑世阳收获了多项大奖:砚雕作品《寒江独钓》获得2021年中国(苏州)国家级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23年作品《九曲棹歌》获得第十四届中国轻工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艺鼎杯”第七名,这也是南平地区选送的选手17年来首次入围该赛事并获得奖项……

匠心传承  丹“凤”朝“阳”

一块上好的南剑石,内有金星点缀,弹之有金石之声。“采石、选料是制作砚台的第一、二步,接下来,这块南剑石会制成什么样子的砚台,则需要制作者的深思熟虑。”郑世阳说。

砚台为文房四宝之首,与书写同时产生,是文明的载体。一方砚台,包容万千,不仅体现书法、篆刻、丹青等艺术形式,也讲述一个个文化故事。这便是砚文化吸引郑世阳的原因。

“从开始找南剑石,到制作出凤咮砚,我已经将凤咮砚当成毕生事业去做。”郑世阳说,为了补充砚文化知识,他翻遍古籍,仔细阅读《四库全书》,寻找任何一处记录着“延平砚”“凤咮”的字眼。此外,在赴外参赛、办展学习的过程中,他主动与各行业砚文化专家交流,不断参加诸如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文化、艺术高级研修,长期保持与恩师吴笠谷的沟通。

岁月往复,匠心执着。在郑世阳的努力下,他将凤咮砚的九道制作技艺还原。精雕细刻下,要让“砚”会说话,必须融入传统文化。在对朱子文化、成功文化等南平当地传统文化进行学习、了解后,《印象朱子》《武夷三翁》《成功》砚等承载着闽北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一一诞生。

“每块石头切开,如果符合制作成凤咮砚的条件,都要去思考这块石头的俏色、形状能制作成什么样的作品。”郑世阳说,通常制成一块凤咮砚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凤咮砚自宋以后断承千年,要想更好地将凤咮砚文化进行传承,郑世阳深知,需要更多人的加入。2022年,在海峡两岸(南平)纪念郑成功晋封延平王360周年之际,已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的郑世阳在延平乡贤叶寿华的热心支持和投资下创办起“南平市延平区世阳雕刻制品有限公司”。2021年11月,武夷山职业学院郑世阳手工木工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由郑世阳教学手工雕刻艺术,已带出两届130多名学生。2023年,“延平凤咮砚制作技艺”经南平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十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单,郑世阳获福建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

“像这种大块的砚台还可以作为茶台,小件的可作为礼品砚。”在产品展示柜前,郑世阳还向记者介绍了凤咮砚文创产品。他说,传统文化作品正被赋予当代审美内涵,重回生活。未来他们将设计、制作出更多有内涵、有颜值、有卖点的砚文创产品,并寻求更为丰富的销售方式,提升延平凤咮砚的影响力。

“凤咮砚,带个‘凤’,我的名字带个‘阳’,丹‘凤’朝‘阳’,相信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延平凤咮砚的明天会越来越好。”郑世阳信心满满地说。

非遗科普

如何辨别南剑石优劣,概括起来就是“一看、二抚、三听、四磨”。

一看

主要看石质、看石形、看瑕疵,即砚石是否有明显瑕疵、石质是否纯净通透、纹理是否鲜明、砚面是否有折光、石形是否适合制砚。

二抚

即以手抚石,感知砚石的润与糙、粗与细等。这种抚石的感觉,通常称为手感。一般来说,手感好,砚石的石质就好 。好砚石有“孩儿脸,美人肤”之誉。

三听

用耳听,即听砚石声音。一般用左手将砚石托空,然后以右手食指或中指在砚石的边缘处弹扣,声音如金属,清脆者为上。如石声如木、如瓦,则为下品。或石质松软,或石层中隐藏伤痕。

四磨

即用砂纸磨石面,如磨出石浆稠密,呈乳白色者则为佳。石质坚硬者,难以磨出石浆;石质疏松者,石浆中有颗粒。石浆呈油状灰黑色者,一般不是凤咮砚石。

Tags:

很赞哦! ()

随机图文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本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