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盏 > 建盏知识建盏知识
长时间不用的建盏居然“生锈”了?
简介建盏原矿泥胎和釉里含铁量较高,一方面,含铁高,胎容易变形,另一方面,含铁高的釉里,铁质析出形成斑纹晶体,在析出冷却的过程中,晶体是流动的,所以会呈现出千变万化。...
建盏原矿泥胎和釉里含铁量较高,一方面,含铁高,胎容易变形,另一方面,含铁高的釉里,铁质析出形成斑纹晶体,在析出冷却的过程中,晶体是流动的,所以会呈现出千变万化。
一般铁锈容易在建盏的盏口看到,特别是油滴盏的盏口,因为市面上的油滴盏很多玻化层较弱,隔离氧气以及水蒸气能力较差,兔毫盏基本都有较重的玻化层,可以隔绝氧气以及水蒸气,相对要好保养一些。
为啥有的建盏会“生锈”?
烧制之时温度过高,盏之斑纹已经烧干,也可以说无结晶无玻化的盏,会有铁锈之色,其实并非铁锈。亦或者本身就是烧制的褐色斑纹给人以铁锈之感。
油滴盏斑纹成分主要为铁的氧化物,玻化不够或者压根没有玻化的盏,如果长时间经过茶汤的浸泡而且也不注意清洁,在空气中氧气与水蒸气的共同作用下可能会使得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三价铁呈现出来红褐色给人以生锈之感(待考究)。当然,也可能长时间不注意清洁,残留有大量茶垢。
釉上析晶与釉下析晶是关键
烧成的建盏,玻璃质层恰好完全覆盖在析晶之上,令盏面摸起来手感如玻璃般光滑,那么就属于釉下析晶。反之析晶位于玻璃质层之上(或未形成良好玻璃质层),结晶斑纹凸出釉的表面,就属于釉上析晶。析晶和玻化的过程比较复杂且不确定,也可能烧出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玻璃质层极薄,结晶差一点就在釉上露出)。
釉下析晶之盏斑纹之上有一层似玻璃的“保护层”保护,不会直接与茶汤和空气接触,自然也就不会因为氧化或者脏给人以铁锈之感。
个人感觉,建盏的养,或者养的效果,其实就两点:
一、建盏含铁高,尤其斑纹晶体,究其根本其实就是铁质的析出。那么,如果玻化不好,由于含铁较高,肯定会在使用中逐渐被氧化腐蚀。这个氧化腐蚀的过程中,斑纹晶体产生的变化,就是所谓的养。
二、还是因为玻化不完全,晶体和釉面有空隙,或者原本就是晶体表面不平滑,然后积累茶垢,同时加上铁质氧化腐蚀而出现的变化。其实无论是一哪种,都不应该得到认可,因为这种斑纹变化对盏来说其实是一种伤害。氧化腐蚀久了,就像日常用的铁器,氧化腐蚀生锈久了会怎样?结果是不需赘言的。所以建盏在用完之后,一定要清洗干净,擦干或者晾干。如果玻化不好的盏,当发现晶体不再晶莹时,记得用海绵或土豆片擦拭,保证会擦的干干净净,去除表面氧化部分,盏面又会自然光亮晶莹了。
养建盏是一个过程,在日常喝茶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建盏随着使用次数增加,会越来越有亮泽,亦或焕发出七彩光斑。但是如果你使用几次就扔在那,可能就会生锈,黯然失色。
很赞哦! ()
上一篇:必须知道建盏认识中的6个误区!
下一篇:建盏的这4个特点吸引了很多人
随机图文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建盏的釉面有哪些?你都了解吗?
建盏的美,需要静心的品味它。它不施浓墨重彩,却得以窑内自然形成的多彩绚烂。 建盏的釉,属于古代结晶釉的范畴。在窑炉焙烧的过程中,由于火候与气氛的原因,它会呈现出各种自然奇特的花纹。 这些花纹与一般的釉下彩绘和釉上彩绘不同,不是人工在器物上描绘或刻画图案,而是釉水本身产生变化的结果,各种各样的釉面,变化不一,包罗万象,同一个从底足辨别建盏真伪的四个小窍门
因为建盏的胎底是最难模仿的部分,所以也是鉴别真伪的关键之一。 建盏的胎都会显得粗糙,比如说:有不规则而且大小不一的点状或丝絮状凹坑,大致来说就是有一种颗粒感。 这些现象都是极难仿制,建盏的清洗、保养、开盏、七彩光
建盏其实没有开盏这个词,可能是玩紫砂的朋友开始玩建盏,把开壶的习惯带到了建盏这边。不过,建盏开盏虽然不用太讲究,但简单的清洁还是必要的。用烧开的沸水寖泡一下,然后再用清水洗干净就可以正常使用了。建盏开盏就这样简单,有的烧盏匠人甚至都是拿新盏冲一下就直接泡茶的。什么是建盏玻化?玻化如何形成?
相信不少盏友在玩盏时,可能会听到“玻化感强”这个词汇。但是对于玻化现象,有的盏友非常喜欢,认为建盏适度玻化能避免生锈,能让建盏有更好的保护;当然,有人喜欢,则有人厌恶,后者认为通过玻化产生的效果,失了建盏本来存在的古拙感。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看待建盏玻化呢?
留言与评论 (共有 条评论) |
点击排行
